医疗科技产品 十大类智能健康医疗设备盘点

用户投稿 16 0

十大类智能健康医疗设备盘点

要选出这两年最时兴的医疗高科技产品,非可穿戴医疗设备莫属。小到眼镜、手环,大到衬衫、床垫,都可以跟踪跑步数据、判定跌倒是否造成伤害、报告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监测住院病人的心率……

  有人甚至预言,可穿戴设备将引发一场医疗革命,在健康管理、远程医疗等方面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这是最可能影响未来医疗的10款可穿戴设备。

医疗科技产品 十大类智能健康医疗设备盘点

  1.眼镜类。 目前名气最响亮的可穿戴设备莫过于谷歌眼镜,它同时也因概念性强、用途不广而饱受诟病。然而,美国资深软件工程师宫本和明指出,美国Pristine公司为谷歌眼镜研发的一款软件可以实现医院内工作流程自动化,比如术后对内窥镜等装置进行消毒处理时,可在眼镜上显示步骤。还有一款软件能实现远程医疗,比如在重症监护室(ICU),主治医生可通过眼镜向专科医生播放患者的情况,进行会诊。去年年底,关于谷歌眼镜的医疗试验已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医疗中心启动。

医疗科技产品 十大类智能健康医疗设备盘点

医疗科技产品 十大类智能健康医疗设备盘点

  2.手表类。 韩国一家网站曝出,三星智能手表的日销售量仅为800~900台,远低于预期。但这并不意味着手表类产品没有前途。美国SPO Medical公司推出的“血氧手表”可监测使用者在睡眠中的血氧饱和度,降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在夜间发生呼吸阻碍的危险。天津九安医疗去年也研发出一款手表计步器,可推测用户运功时消耗热量和睡眠质量等信息,并将数据应用到健康管理和减肥中。

医疗科技产品 十大类智能健康医疗设备盘点

  3.手环类。 手环类产品是可穿戴设备的领头羊,市面上产品众多,比如苹果的UP手环、索尼的Core手环与雷蛇的Nabu手环等。其优势在于无论何时都可以与身体接触,在健身方面意义很大。比如号称全球第一款可识别运动种类的智能腕带Amiigo,配备有一个鞋夹,分别记录上半身和下半身运动数据,更能准确计算使用者的运动量及消耗的热量等数据。

医疗科技产品 十大类智能健康医疗设备盘点

  4.项链类。 在手环热、手表热之后,缤刻普瑞(北京)公司创始人张悦将目光投向了项链。该公司开发了一款名为“魔豆”的智能项链,可以监测睡眠状态、运动类型和运动量,与其配套的蓝牙秤可测量胳膊、大腿等部位的脂肪含量。全部数据最终汇总到手机软件中,为人们提供个性化的健康建议,比如该增加什么类型的运动、运动量需要多大等。

医疗科技产品 十大类智能健康医疗设备盘点

  5.腰带类。 腰带类设备除了佩戴舒适,测量的参数也比手环等更精准。北京海利赢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智能监测腰带是一种可穿戴式的生命信息监测产品。海利赢公司董事长俞海介绍说,只需将其像腰带一样系在腰间,便可连续动态监测心电图、呼吸频率等参数,还可以将数据传输至后台专家分析平台上,进行睡眠呼吸分析、动态心电分析等。

医疗科技产品 十大类智能健康医疗设备盘点

  6.贴片类。 儿童不善表达,一旦发烧就比较棘手。对此,北京睿仁医疗推出一款智能体温计,可以贴在孩子的腋下,实时监测体温,并可设置报警温度,在手机上获得提醒。睿仁医疗CEO郑世斌介绍说,这款贴片采用了3个传感器来感知体温,并请专业人士设计外形,让孩子戴着不会难受。贴片式设备甚至可以用来监测女性排卵。英国“温度概念”公司开发的一款贴片可测量女性排卵期体温的细微变化,精确预计排卵日,以达到避孕或怀孕的效果,其准确度达99%,可将受孕率在6个月后提高20%,媲美昂贵的体外受精法。美国斯坦福大学则为心脏病人研发出一种贴片式传感器,可随时随地进行心脏测试,免去将导管插入血管之苦。

医疗科技产品 十大类智能健康医疗设备盘点

  7.服装类。 最近,耐克、阿迪达斯、探路者、奥康国际等服装企业纷纷进军可穿戴设备市场。在已有产品中,美国美信(Maxim)公司设计的生命体征测量T恤最具代表性。这款T恤被称为“Fit衫”,嵌有多种传感器,能监测心电图、体温及活动量等生命体征数据,以供医疗机构监测患者身体状况。

医疗科技产品 十大类智能健康医疗设备盘点

  8.袜子类。 北京慕道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曹栋栋告诉记者:“现有的腕带、手表类产品一来佩戴起来不舒服,二来接触人体面积有限,获得的生理数据可能不准确。”不少企业也意识到这一问题,开始将目光投向衣服、鞋袜。美国Heapsylon公司研发出一种由舒适的智能织物材料制成的智能袜子,内置微型传感器和导电织物,可将数据发送至配套的通信脚环上,从而记录用户的运动量。据统计,60%的慢跑者每年都会遭遇足部受伤的情况,这款智能袜子能帮助他们避免受伤。

医疗科技产品 十大类智能健康医疗设备盘点

  9.鞋子类。 去年3月,小米科技CEO雷军表示要开发小米智能鞋,主要功能是测算用户的跑步距离和跑步时的心率等数据。印度甚至设计出一款盲人智能鞋,可带领盲人到指定位置,同时避免可能发生的碰撞,并及时躲避障碍物。这款鞋子与手机连接,当手机通过导航检测到用户的方向后,在需要转向时通过震动元件提醒用户;还能通过前端感应器来探测3米外的障碍物,实时提醒。

医疗科技产品 十大类智能健康医疗设备盘点

  10.床垫类。 对于睡眠障碍患者,床垫类产品能很好地帮助他们监测睡眠状态,并提出有效建议。俞海说,海利赢生产的睡眠监测床垫具有无干扰、无电极、无连线等特点,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睡眠结构、心率变异性以及各类呼吸事件的提取和分析,有助于诊断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4款创新医疗器械本月上市,获批创新器械累计已达130款

澎湃新闻记者 李季

11月以来,国家药监局已批准持续葡萄糖监测系统等4款创新医疗器械上市。

经国家药监局审查,本月获批上市的4款创新医疗器械为胚胎植入前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试剂盒(可逆末端终止测序法)产品、生物疝修补补片及两款持续葡萄糖监测系统设备。这4款产品分别由北京、苏州、杭州、深圳的四家公司生产。

国家药监局官网介绍,胚胎植入前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试剂盒(可逆末端终止测序法)产品为北京中仪康卫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创新产品。该产品是基于新一代的高通量测序平台研制的体外诊断试剂,可对胚胎囊胚期活检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异常进行定性检测,用于定性检测试管婴儿过程中体外培养胚胎的囊胚滋养层细胞的脱氧核糖核酸(DNA),通过对胚胎部分细胞的 DNA 进行检测,分析胚胎染色体是否存在非整倍体数量异常,辅助临床医生判断胚胎是否植入。

该产品与已批准上市的同类产品测序原理不同,胚胎染色体非整倍体算法不同。通过胚胎植入前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有助于减少植入染色体数目异常的胚胎,减少因植入异常胚胎而造成的反复种植失败、反复流产、出生缺陷等。

生物疝修补补片由卓阮医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生产。该产品是由猪膀胱基底膜和猪小肠粘膜下层经过脱细胞处理、复合制成的三明治结构补片,有贯穿孔。产品经环氧乙烷灭菌,一次性使用。用于开放和腹腔镜术式腹膜外修补腹股沟疝和股疝。

该产品为天然组织来源的生物再生材料,植入体内后可完全降解。其结构设计为“粘膜下层+基底膜”的仿生结构,组织相容性较好;贯穿整个材料的孔洞,加速周围组织细胞长入,利于组织液流动。此外,产品的复合结构可以提升水化后补片的操作手感,有利于缩短手术操作时间。

另外两款持续葡萄糖监测系统设备分别为维泰医疗器械(杭州)股份有限公司及深圳硅基传感科技有限公司生产。两款产品均可用于糖尿病成年患者(≥18岁)的组织间液葡萄糖水平的连续或定期监测。

区别在于,杭州公司产品的核心技术主要为采用的抗干扰电极设计和阻抗校正算法的电流/阻抗双模监测技术、高分子葡萄糖渗透膜材料合成技术、单工序传感器电极加工和葡萄糖氧化酶固化工艺,属国内首创。深圳公司的产品的核心技术包括基于新型葡萄糖检测原理的传感器电极制备技术、基于工厂校准传感器技术实现持续葡萄糖监测系统免指尖血校准功能;该产品采用新型氧化还原反应原理,传感器采用新型聚合物设计,属国内首创。

医疗科技产品 十大类智能健康医疗设备盘点

我国第100个获批上市的创新医疗器械,髂动脉分叉支架系统。图片来自国家药监局官网

我国创新医疗器械审批程序始于2014年。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制定的《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试行)》自2014年3月1日起施行。针对具有我国发明专利、技术上具有国内首创、国际领先水平,并且具有显著临床应用价值的医疗器械设置特别审批通道。

其后,《国务院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2015年),中办、国办《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2017年)相继发布。为全面落实有关要求,新修订的《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自2018年12月1日起施行。

2021年1月12日,髂动脉分叉支架系统作为第100个创新医疗器械在“十四五”的开局之年获批上市。截至国家药监局2021年11月9日公布的数据,已有130款创新医疗器械获批上市。

责任编辑:蒋子文 图片编辑:施佳慧

校对:张艳

相关问答

山东龙美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产品是传销吗,他们..._医学检...

山东龙美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是2019-06-23在山东省泰安市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中外合资),注册地址位于山东省东平县工业园。山东龙美生物医学科...

医疗产品在做EMC测试时,如何判断是否通过?

1、不需要全检安和EMC。原因:-根据《总局关于发布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控制与成品放行指南的通告(2016年第173号)》规定:成品检验规程的内容原则上应当覆盖...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