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强化科技支撑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邢台日报-邢台网】
我市强化科技支撑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本报讯(记者高敏)11月10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市农业农村局就全市农业科技工作有关情况作主题发布。
近年来,我市持续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市建设38个农业创新驿站,打造小麦、中药材、蛋鸡肉鸡等11个产业综合试验推广站,培育高素质农民1.5万人。
我市不断深化与中国农大、中国农科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等省内外院校合作,积极引进和吸收相关专家、教授,探索建立以首席专家负责制为主的业务指导机制,以“政府+基地+专家(农技员)+企业(规模经营组织)+农民”为主的农技推广服务机制,完善“专家——技术指导员——新型经营主体、试验示范基地——周边农民”的农业科技成果快速转化通道,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应用。
围绕农业科技推广平台建设,我市积极对接引进京津冀和其他省市高等农业院校,累计引进专家教授200多人,吸纳本地农技骨干,组建专家团队,先后对38个省级农业创新驿站进行提升,力推最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结合本地特色及优势产业发展情况,积极申报并启动小麦(玉米)、中药材、蔬菜、食用菌、棉花、薯类、油料、蛋鸡肉鸡、苹果、梨、桃共11个产业的综合试验推广站建设,打造30多个示范基地,涉及我市17个县(市、区),每年重点突破30多项生产关键技术。开通农业科技网络书屋,引导农民注册使用中国农技推广云平台和冀强农APP,提高农技推广效率和服务效能。
聚焦农业科技队伍素质提升,我市每年分层次、类型组织县乡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参加知识更新培训。同时,完善市、县、乡、村四级农业产业技术服务体系,落实村级产业技术指导员,并实行挂牌承诺服务。根据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在全市招募50余名特聘农技员,进行精准指导。此外,我市不断加强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着力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高素质农民队伍。
本文来自【邢台日报-邢台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高密市:农技专家田间问诊“科技壮苗”保夏粮丰收

近日,在高密市柴沟镇的一处麦田里,记者看到农技专家正为村民们“上课培训”,针对复杂苗情的特点,为农民提供解决办法。
据了解,受去年秋汛影响,高密市小麦播种期普遍比常年晚20~30天,晚播面积大,冬前田间苗情壮苗少,二三类苗占比大,也有“一根针”现象存在,麦田苗情总体表现偏弱,单株分蘖少于正常年份。为做好冬小麦促弱转壮工作,高密市开展冬小麦“科技壮苗”专项行动,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冬小麦田间管理技术指导,做好防灾减灾和病虫害防控,为小麦稳产增收提供科技支撑。
高密市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王国飞说:“今年,我市小麦由于晚播麦田比较多,整体上来看,今年小麦苗情群体有点偏小,单株分蘖有点少,旺长苗和一类苗占比较小,而二类苗三类苗占比比较大,今年小麦田间管理就应该奔着以促为主的目的,促使小苗快长早发,争取长成大蘖,成为有效的分蘖,成大穗、成好穗。”
邹夕安是高密市种粮大户之一,他承包了300余亩土地,目前麦田里情况复杂,苗型多样,弱苗、壮苗、旺苗并存,他认真向专家请教田间管理措施,力求迅速掌握技术要领。邹夕安说:“今年春天小麦大田管理非常重要,通过专家讲的,我一定好好加强大田管理,争取小麦今年大丰收。”

为做好“科技壮苗”专项行动,高密市在春节前制订了《高密市冬小麦“科技壮苗”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成立“科技壮苗”专项行动领导小组、专家指导组,组织15名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小麦苗情调查,针对晚播麦生产关键环节和主要技术问题,专家指导组研究制定晚茬冬小麦中后期管理技术等“明白纸”,发放《高密市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晚茬冬小麦中后期管理技术要点》等“明白纸”2万余份;充分利用中国农技推广APP、农业科技网络书屋、“高密农业农村公众号”、“益农信息社”知网云课堂等信息化平台,对科技示范户、种粮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开展线上技术培训;同时将“培训班”搬进田间地头,深入各镇(街、区)手把手指导农户加强小麦田间管理,帮助农民把先进适用的科技措施应用于生产实践中,指导农户提前做好春季麦田管理,早管早促,促进苗情转化升级,全力保障百姓夏粮丰收。专项行动以来,先后组织15名专家组成员、50名科技指导员分赴14处镇街、科技示范户和种粮大户开展“科技壮苗下乡活动”,举办“科技壮苗”专题培训14期,集中培训农户达1000余人。
高密市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王国飞说:“下一步管理上提醒广大农民朋友,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镇压,促进小苗快长,争取早发早促,长成大蘖、有效蘖。二是要肥水管理,特别是弱苗要早下手、早管,可以分返青期和拔节期两次追肥。三是关于小麦茎基腐病,要抓住返青期和拔节期这个空间及时防治。特别提醒大家,要预防春季倒春寒,及时观看天气预报,如果24小时内短期降温超过10度以上,最低温度在零上2度左右,一定要及时浇水防冻,也可以喷一些防冻剂。” 据了解,高密市已储备各类农药约480吨,各类化肥16000余吨,基本满足了农业生产需要。
食为政首,谷为民命。下一步,高密市将以稳定粮食生产为抓手,坚决扛稳产粮大县的粮食安全重大政治责任,多措并举完成今年粮食生产任务,助力夏粮丰收,为小麦稳产增产提供坚实科技支撑,确保粮食播种面积、产量保持稳中有增。(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都镇强 通讯员 李婷婷 报道)
相关问答
农业南路站附近周边哪里有图书-公交站点周边-图吧公交
图吧公交带你一起发现农业南路站附近图书、农业南路站周边图书、农业南路站附近图书大全等更多农业南路站周边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