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医科普】介入与血管外科:晚期肿瘤介入诊疗 现代医学发展趋势下的精准微创新选择
来源:【北京市垂杨柳医院】
在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中,介入诊疗作为一种微创、精准的治疗手段,正逐步成为众多疾病治疗的新选择,尤其在晚期肿瘤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现代医学发展趋势
微创化: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微创化已成为现代医学发展的重要趋势。微创手术的特点是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更受患者青睐。
精准化: 在影像技术的支持下,现代医学正逐步向精准化方向发展。医生可以更加准确地定位病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多学科融合: 现代医学不再局限于单一学科,而是强调多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这种融合有助于形成更全面、更系统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介入诊疗与现代医学发展趋势的结合
微创化趋势下的介入诊疗
介入诊疗作为一种微创手术,完美契合了现代医学微创化的发展趋势。它通过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利用微小的创口或人体自然腔道将治疗器械送达病灶,实现精准治疗。这种微创方式不仅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创伤,还加快了康复速度。
精准化趋势下的介入诊疗
介入诊疗在精准化方面也表现出色。借助先进的影像技术,医生可以清晰地看到病灶的位置、形态和周围血管情况,从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例如,在动脉介入治疗中,医生可以精确地找到肿瘤的供血动脉,将化疗药物直接注入病灶内,也可以堵塞病变出血的血管,实现精准打击。
多学科融合趋势下的介入诊疗
介入诊疗还体现了多学科融合的趋势。它涉及介入与血管外科、影像科、外科、内科、肿瘤科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术。在实际操作中,这些学科的专业人员需要紧密合作,共同制定治疗方案,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这种多学科融合的模式有助于形成更全面、更系统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介入诊疗在晚期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在晚期肿瘤的治疗中,介入诊疗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栓塞化疗、栓塞止血、栓塞止痛、穿刺引流、支架植入、营养管置入等多种介入技术为晚期肿瘤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和希望。这些技术不仅能够直接作用于肿瘤病灶,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还能通过局部高浓度的药物灌注或血管栓塞,提高治疗效果,或者通过疏通消化道堵塞使患者恢复饮食,这些既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又能提高生活质量。
总之,介入诊疗作为现代医学发展趋势下的精准微创新选择,正逐步成为众多疾病治疗的新选择。它以其微创、精准、多学科融合的特点,为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我们相信介入诊疗将在未来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更多患者带来生命的曙光。
本文仅限于公益科普及学术交流,如有相关症状或疑虑,请及时就医。文中部分图片及资料来源于网络,侵删。
本文来自【北京市垂杨柳医院】,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先进新技术治疗心脏瓣膜 86岁老英雄再次独立行走
中新网沈阳4月1日电 (侯丹宁 徐凯 刘港)3月30日,北部战区总医院韩雅玲院士团队成功为一位86岁的抗美援朝老英雄完成重度二尖瓣反流经导管微创修复手术。
据了解,接受治疗的赵老在术后次日已能连续独立行走。近年来,他出现了反复发作的胸闷、气短等,并且呈现逐渐加重趋势,只能缓慢行走20余米,药物治疗不见明显好转。
经过心脏超声检查发现,赵老的心脏二尖瓣出现明显脱垂,且合并重度反流。医院心血管内科医生经住院观察,发现老人的心衰非常严重。此外,超高龄、肾功能不全以及合并的脑梗塞、消化道出血病史等共病,更是为救治增加难度。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心内科主任韩雅玲立即组织由心内科、心外科及麻醉科组成的心脏团队,对患者病情进行综合分析和深入讨论。最终,韩雅玲院士提出:考虑到患者存在超高龄、合并疾病多、单纯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以及外科开胸手术高风险(STS评分8.6%)等因素,建议患者尽快接受目前最新的二尖瓣反流治疗手段——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介入修复术。
二尖瓣病变是发病率最高、介入治疗难度最大的心脏瓣膜疾病。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的二尖瓣病变潜在患者人数逾千万,治疗缺口极大。同时,由退行性(DMR,也称原发二尖瓣反流)及功能性(FMR,也称继发二尖瓣反流)二尖瓣关闭不全构成的复杂二尖瓣反流疾病谱,也大大增加了该类瓣膜病变的治疗难度。介入二尖瓣诊疗器械的研发已成为全球心血管介入诊疗领域的热点及难点,而目前唯一成熟的介入二尖瓣治疗技术便是经股静脉途径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TEER)。
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韩雅玲院士领导的心脏团队与心血管内科徐凯教授、周微微教授、王斌教授、孙鸣宇教授,以及线上的位于美国西奈山医疗系统的Gilbert Tang教授,多方密切配合,运用全新一代国产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系统,顺利完成手术,成功为赵老实施股静脉途径经导管二尖瓣介入修复术。
术后患者恢复良好,胸闷气短症状完全消失,第二天即可下地活动,目前已能连续独立行走百米以上。“感谢人民军医,”当韩雅玲院士查房时,赵老激动得落泪说到,“是你们用先进的技术给予了我第二次生命。”
据该院心血管内科相关负责人介绍,前期该院顺利召开国产经导管二尖瓣夹及可操控导引导管FMR和DMR两项产品的上市前注册临床试验启动会,标志着由韩雅玲院士牵头的两项全国多中心研究正式开启。前期FMR注册临床试验已由厦门市心血管病医院和云南省阜外心血管医院成功完成首批入组。赵老则是全国注册临床试验DMR的首例入组患者。
该产品对国内首例患者的双双成功治疗,为广大医务人员和患者增强信心的同时,也更加充分验证该系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让国产创新性治疗医疗器械更早、更多地惠及中国广大瓣膜病患者。(完)
来源: 中国新闻网
相关问答
什么是介入疗法_千问健康
什么是介入疗法_千问健康
脑血管介入进修工作总结?
一、进修情况概述、进修目标的完成情况二、进修态度、进修纪律等三、不足、努力方向一、进修情况概述、进修目标的完成情况二、进修态度、进修纪律等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