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卫生 武汉迎来首批大学新生,华科大同济医学院研究生纷纷表示:以成为一名医学生为荣

用户投稿 19 0

武汉迎来首批大学新生,华科大同济医学院研究生纷纷表示:以成为一名医学生为荣

长江日报-长江网9月1日讯 9月1日开始,华中科技大学9619名研究生新生陆续到校报到,成为在汉高校首批报到新生。

上午10点20分,天河机场。来自贵州赤水的22岁女生黄巾杰脚步轻快。2个小时前,她在泸州云龙机场作别父母,独自飞往武汉。空中看武汉,这个城市留给这个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2020级硕士的第一印象:湖多,水多。

上午10点53分,华中科技大学西五楼。华中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2020级博士刘可薇结束了新学期的第一场考试。下一场将在几个小时后进行。9月2日,这位00后博士将迎来自己的20岁生日,“过生日,应该吃顿好吃的。”

9月1日至9月3日,华中科技大学将迎来9619名研究生新生。其中,硕士研究生中有31位00后,博士研究生中有3名00后。70后和00后成为同窗。

“集齐12生肖,70后和00后同框。”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辅导员罗秋韵形容。仅以管理学院872名研究生新生为例,年龄跨度较大。年龄最大的研究生新生生于1970年,50岁,年龄最小的研究生新生生于2000年,20岁,年龄相差30岁。

华中科技大学卫生 武汉迎来首批大学新生,华科大同济医学院研究生纷纷表示:以成为一名医学生为荣

华中科技大学的官方微信公众号下,有网友留言感慨,“二十岁读博是什么天才啊!”也有网友表示,“看到50岁大叔都这么努力的考研,感觉又有了学习的动力。”

【人物】

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2020级博士刘可薇:

开学第一天在考试中度过,读博第二天迎来20岁生日

华中科技大学卫生 武汉迎来首批大学新生,华科大同济医学院研究生纷纷表示:以成为一名医学生为荣

(图为刘可薇 记者杨涛 吴天琦 摄)

博士生涯的第一天,刘可薇在考试中度过。

早上8点半开始第一场,考的是地热能,下午3点第二场,考的是电能效率。

一天后,她将迎来自己的20岁生日。对此她并没有特别的安排,当晚,复习功课才是最重要的计划。

刘可薇是湖北武穴人,15岁考上武汉工程大学,之后进华中科技大学硕博连读,专业是控制科学与工程。

她算得上是“华科三代”,“外公毕业于同济医学院,舅舅也是15岁上大学,在华科读的研究生,所以对华科有别样的情结。”

刘可薇在7月份回校,每日做实验、写论文,偶有闲暇,则会选择爬山、跑步和打球。在她眼中,疫情之后的武汉和华中科技大学并没有太大变化,“防疫措施做得很好,很放心。”

刘可薇的母亲和小姨都是医生,参与了武穴当地的疫情防控工作,这让她更加坚定了读博的想法,“疫情发生后,我更进一步的意识到了科技和医护的力量,既然不能在医护上做什么,就在科技上做些努力,科技兴国。”

从本科到博士,刘可薇一直都是同学中年龄最小的一位。但她并不认为自己是学霸或天才,“因上努力,果上随缘。”

管理学院2020级硕士 黄巾 杰:

贵州姑娘独自来汉报到,“这是个非常安全的城市”

华中科技大学卫生 武汉迎来首批大学新生,华科大同济医学院研究生纷纷表示:以成为一名医学生为荣

(图为黄巾杰 记者杨涛 摄)

一人,一个行李箱,22岁的黄巾杰独自走进华中科技大学校园。

黄巾杰是贵州赤水人,本科就读于贵州大学。这是她第一次来武汉,从机场到校园,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武汉留给她最深的印象就是江和湖,“贵州多山,武汉多水。”选择武汉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华中科技大学实力很强啊。”

黄巾杰的大学舍友是湖北人,她们介绍的武汉构成了她对这座城市的第一印象,“美食多,热干面很出名。”之后,她从网络上开始搜索武汉和华中科技大学的信息,“疫情防控期间,武汉和华科成为焦点,通过新闻,我知道了华科医学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知道华科和华为渊源很深。”

黄巾杰的母亲是医生,疫情防控期间申请到当地的一处隔离点工作,每日早出晚归,“每天都差不多到深夜或凌晨才能吃晚饭,很辛苦。”对于黄巾杰的选择,母亲表示支持,在母女两人看来,“武汉人的安全意识会高很多,这会是一个非常安全的城市。”

从南一门到管理学院教学楼,不到半个小时,黄巾杰就完成了新生报到。放置好行李之后,她决定到校园去转转,“学校太大了,很气派。”

她还没有到武汉各大景区打卡的计划,“希望到年底,父母放假,可以来武汉一起旅游。”因为报名了10月份的注册会计师考试,在未来的一个月里,教学楼和图书馆才是她的目的地。

协和医院临床医学硕士黄志洪:未来还想继续深造

华中科技大学卫生 武汉迎来首批大学新生,华科大同济医学院研究生纷纷表示:以成为一名医学生为荣

(图为黄志洪)

7月初,黄志洪从老家新疆回到武汉,提前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现在已经回武汉快两个月了,感觉一切都恢复正常了。”

黄志洪今年23岁,本科同样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经过连续两次考研,今年成功被协和医院临床医学专业录取,成为一名胸外科硕士研究生。

“导师们给我们讲了疫情防控期间的一些故事,让我们非常敬佩,也意识到作为一名医学生,要感受到肩上的责任和担当。”黄志洪说,疫情期间,导师每天都在坚持为肺癌患者做手术,他们大部分都是中老年人,属于新冠肺炎易感人群。“老师们直面潜在的危险,坚持为病人手术,这种精神让我非常敬佩。”

在未来3年的硕士生涯中,黄志洪有超过90%的时间要在协和医院十几个科室轮转,在实践中学习和锻炼。黄志洪说,虽然才刚刚成为一名硕士研究生,自己未来还想考博士,在临床医学领域继续深造。黄志洪表示,自己要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让研究生生活丰富多彩。

协和医院放射介入科博士王亮迎:

高中立志从医,留在医学院有归属感

华中科技大学卫生 武汉迎来首批大学新生,华科大同济医学院研究生纷纷表示:以成为一名医学生为荣

(图为王亮迎)

“终于正式成为协和医院的一名博士生,我感到很自豪!”1994年出生的王亮迎是协和医院放射介入科的新录取博士,1日上午10时,他拿着录取通知书来到宿舍报到,“一直以来都以医生为荣,能够在同济医学院继续学习,非常有归属感。”

王亮迎是河南漯河人,本科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今年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硕士毕业后,顺利留校继续读博。昨天,他从老家乘高铁回汉。“这几个月通过新闻见证武汉的抗疫过程,现在看到武汉又‘满血复活’,感觉很高兴。”

疫情防控期间,虽然没能参与一线救治工作,王亮迎运用自身所学,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防疫科普知识手册的撰写工作,同时积极向身边的人宣传防疫知识。

“平时每天相处的科室老师们大多都参与了抗疫工作,奋战在最前线,我也很受鼓舞。”王亮迎说,自己从高中起就确定了想当一名医生,“当时高考完填志愿,我所有的志愿填的都是医科。”

王亮迎介绍,作为一名专业型博士,未来的学习将主要以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同时更偏向于临床实践。“博士3年间要在超声科、放射科、急诊科等相关科室轮转,完成临床训练考核,毕业时还需要通过临床考试。”

协和医院血液科博士李成功:

一线战疫的导师给树立了榜样,争取早日进入临床一线

华中科技大学卫生 武汉迎来首批大学新生,华科大同济医学院研究生纷纷表示:以成为一名医学生为荣

(图为李成功)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校区主干道上,一则横幅写道:今天我以同济为家,明天同济以我为荣。“这句话也是我的心声。”1日上午,在协和医院新生报到处,临床医学专业血液科学术型博士生李成功对长江日报记者表示,自己6月份从老家孝感回到学校,在导师的带领下继续完成科研项目。“看到那个充满活力、火热的武汉又回来了,觉得很开心,有一种很珍惜的感觉。这一切离不开很多华科人的付出。”

1995年出生的李成功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硕、博则师从协和医院血液科梅恒教授。“疫情防控期间,导师每天除了在临床一线工作,还坚持远程指导我们做科研,老师给我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也给予了我强大的心理力量,感受到每个人都在尽力守护这座城市。”疫情期间,在梅恒教授的指导下,李成功在家完成了硕士论文写作,并投稿于血液学领域顶级期刊,另外还完成了两篇SCI论文的撰写。

“武汉是一座很有历史感和生活气息的城市。”李成功说,父母在武汉工作多年,孝感离武汉也特别近,武汉就是自己的第二故乡。对于未来的规划,她表示:“首要目标就是顺利完成博士阶段的科研任务,最终还是想穿上白大褂,进入临床医院,成为一名正式的医生。”

同济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博士汪萌:

护士长妈妈战疫3个月,“被她的勇气所感染”

9月1日上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校园内,记者见到了满头大汗的汪萌,他不仅是今天报到的博士新生,也是医学院一个硕士班的学生辅导员,正在忙着处理新生报到工作。汪萌说,自己本硕博全部都在同济医学院就读,今年已经是在校的第10个年头。

1994年出生的汪萌生长在一个医护之家。“父母都在新洲区人民医院工作,妈妈是支助中心护士长,爸爸是一名B超医生。”他介绍,疫情期间,妈妈连续3个月每天值班,陪检、陪送,转运患者标本。

“可能对于医生来说,坚守一线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妈妈从医30多年,也是每天如此。” 在他的印象中,连续十几年的大年初一,妈妈都是在医院度过的,“希望以后能多一点时间陪陪父母。”

疫情期间,汪萌一直在家学习、完成科研任务,同时也经常给父母做饭,免去他们的后顾之忧。汪萌说:“因为专业的限制,我在疫情期间没能上一线提供帮助,但是同样深受父母的鼓舞,未来面对这样的事,如果有需要,我也会勇敢地冲上一线。”

【聚焦】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今年扩招研究生接近300人

公共卫生学院新招200多名研究生

9月1日开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1936名研究生新生陆续到校报到,相比去年,同济医学院今年扩招研究生接近300人。

一场疫情,让公共卫生专业被广为了解。1日上午,记者在同济医学院校区碰到了公共卫生学院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专业2018级博士生康纯,今年将是她博士生涯的最后一年。

“其实,公共卫生专业并不小众,只是大众了解得相对少一些。”康纯介绍,华中科技大学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不仅是双一流学科,在全国也属顶尖。据了解,今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招录硕士研究生154人,博士研究生69人,现有在读研究生则超过600人。

“今年的疫情是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我们的专业领域关系最为密切。”康纯说,疫情防控期间,自己在公卫学院邬堂春等多名教授的带领下,参加线上的科研工作,开展疫情防控策略研究。

康纯认为,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生多以学术研究型为主,承担大量科研工作。“通过此次疫情,我们很多学生认为,在疫后的学生培养工作中,应当加强一定量的专业实践,通过进入疾控中心、慢性病研究所、医院公卫科等机构的方式,加强学生们在现实场景下的工作能力。”(记者李琴 吴曈 通讯员高翔 刘莉)

【编辑:张玲】

这类病患,我国超125亿人!华科大最新成果,瞄准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终身代谢性疾病。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超1.25亿人 ,患病率达11.9%。然而,当糖尿病无法得到有效的治疗和控制时,患者还将会面临一系列的并发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近期,华中科技大学 公共卫生学院刘刚教授团队最新研究成果,在《柳叶刀》子刊Lancet Healthy Longevity在线发表。研究发现,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利的健康社会决定因素(包括经济状况、教育可及性和质量、医疗可及性和质量、邻里建成环境、社会支持)与糖尿病并发症风险降低和预期寿命提高显著相关。研究成果为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控提供了新的视角。

华中科技大学卫生 武汉迎来首批大学新生,华科大同济医学院研究生纷纷表示:以成为一名医学生为荣

健康社会决定因素包括个人出生、成长、生活、工作到衰老所处的全部社会环境特征。在2型糖尿病患者这一特殊群体中,传统研究更多关注临床治疗、生活方式等近端影响因素,对于健康社会决定因素这一远端影响因素的研究仍然缺乏。 此外,量化健康社会决定因素的影响效应十分重要,因为与一般人群相比,2型糖尿病患者可能处于更不利的健康社会决定因素水平。

本研究根据经济状况、教育可及性和质量、医疗可及性和质量、邻里建成环境、社会支持情况这五个维度构建综合评分,将健康社会决定因素划分成三个不同水平,并进一步量化健康社会决定因素水平对糖尿病并发症风险和预期寿命的影响。研究纳入了两个大型人群队列中约2.5万名 2型糖尿病患者,经过7.0-12.3年的随访 ,共发生5513例死亡、3010例心血管并发症、1997例微血管并发症、773例痴呆以及2259例癌症。

在校正了多种混杂因素后分析发现:健康社会决定因素显著影响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并发症、微血管并发症、痴呆、癌症、死亡的发生风险,有利的健康社会决定因素能显著降低糖尿病并发症风险15%-50% ;在预期寿命方面,有利的健康社会决定因素可以使平均预期寿命提高1.6-4.4年

华中科技大学卫生 武汉迎来首批大学新生,华科大同济医学院研究生纷纷表示:以成为一名医学生为荣

综上所述,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改善健康社会决定因素可显著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和提高预期寿命 。研究提示,健康社会决定因素这一上游因素对于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控至关重要。在政策制定层面,应当采取积极措施改善影响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促进健康公平,以减轻糖尿病的疾病负担。

在本次研究中,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生钟家乐、张言博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刘刚教授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资助。

华中科技大学卫生 武汉迎来首批大学新生,华科大同济医学院研究生纷纷表示:以成为一名医学生为荣

刘刚,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助理。主要从事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流行病学及干预策略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等;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130余篇,其中以通讯或第一作者 (含共同) 在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Lancet Healthy Longev等发表近70篇。

多年来,依托于一系列高水平科研平台,以及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A+学科 ,公共卫生学院有力夯实学科内涵式发展基础,现已获批建设成为全国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

在坚实的基础之上,学院涌现出了一批批卓越科研人才,他们围绕国家重大战略要求和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提供政府政策咨询建议,积极进行科学普及,助力健康中国。

其中,刘刚教授所带领的团队瞄准前沿,自主建立 了东风-同济糖尿病患者队列和同济-双流出生队列等人群队列平台,并开展了多项营养干预研究,并参与到国内外多个知名队列研究中。近年来,课题组的多名博士后获批海外优青、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博士后海外派出项目、博士后海外交流引进计划、基金委青年项目、博士后科学基金等项目,在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Diabetes Care、PLoS Med、Hypertension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几十篇。

华中科技大学卫生 武汉迎来首批大学新生,华科大同济医学院研究生纷纷表示:以成为一名医学生为荣

重大科研成果产出的背后都活跃着一批批优秀科技人才的身影,相信未来,在华科大所提供的卓越平台之上,将会涌现出更多突破性成果,为国家和社会做出“华科大”贡献!

#我要上头条##糖尿病#

欢迎关注“华中科技大学本科招生”头条号,获取关于985、211、“双一流”建设高校——华中科技大学的最新精彩资讯!

部分素材来源:华中科技大学官网/官微、新民晚报、健康湖北、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等

相关问答

华中科技大学有什么专业

[回答]西方经济学、高等教育学、生物物理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计算机系统结构、水利水电工程、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内科学(心血管病)、内科学(血液...

华中科技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考研考什么科目..._考研_帮考网

华中科技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考研主要考: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15卫生统计学,④416流行病学。华中科技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考研...

湖南华科医学检验有限公司怎么样?..._医学检验职称_帮考网

湖南华科医学检验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医学检验技术服务;医学检验技术咨询;医学检验技术开发;空气污染监测;水污染监测;水质检测服务;环境卫生管理...

武汉华同健康管理职业培训学校好不好?..._人力资源师_帮考网

华同集团依托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体育学院等国内一流高等院校的专家资源,整合跨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学、心理...

公共卫生学高考报考趋势如何?这几年报的人多吗?申请方

[回答]公共卫生专业是按照“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从群体的角度探索与人类疾病和健康相关问题(如社会、心理、环境等因素与疾病和健康的关系)、预防疾...

想读预防医学专业,有哪些学校推荐?申请方

所以一些医学名校就是预防科学专业的好学校,题主可以参考一下以下学校:北大医学部、上交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中山大学医学院、华中科技大学、中...

长江大学的医学院怎么样?好不好,每年招多少学生?

[最佳回答]长江大学的医学来自其合并的原湖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其医学实力只能说还可以,但是算不上好,比起省内的华中科技大学的医学差了不少(华科的医学来自...

华科七天酒店怎么样呢?我想去这个酒店居住-九州醉餐饮网

[回答]华科七天酒店可是一个特别不错的酒店呀,这个酒店里面的床铺特别柔软,就像在自己家里面一样,而且他的房屋也比咱的干净整洁,它里面还有一些绿植特别...

哪所大学有医疗保险专业?-汇财吧专业问答test

[回答]医疗保险专业属于公共事业管理南京医科大学和东南大学有,不过好多学校都已经开展了31.在本市高校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大学毕业生,如果在本市就...

GMP的名词解释-汇财吧专业问答

[回答]GDP是良好的文件管理规范,GMP是良好的生产规范,目前适用于制药行业。GDP是为GMP“服务”的。因为没有良好的记录和文件规范,GMP无法实行。GDP规定了...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