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 科技 科技人才评价改革|从“破格”到“破局”:上海大学如何让科研人才“轻装上阵”

用户投稿 17 0

科技人才评价改革|从“破格”到“破局”:上海大学如何让科研人才“轻装上阵”

2021年,陈亮加入上海大学医学院,短短三年间,他在医学、免疫与生物信息学的交叉领域不断突破,接连在Science等顶刊发表高水平论文 ,研究成果不仅推动了基础理论的创新,更为精准医疗和药物研发提供了全新思路。

上海大学 科技 科技人才评价改革|从“破格”到“破局”:上海大学如何让科研人才“轻装上阵”

他的快速成长,正是上海大学科技人才评价改革的一个缩影。在这里,科研人员的潜力不再被传统框架束缚,而是通过灵活的机制和精准的“数据画像”得到充分释放。从跨学科合作到破格晋升,上海大学正用创新的评价体系,为每一位科研人员铺就一条“轻装上阵”的科研之路。

上海大学 科技 科技人才评价改革|从“破格”到“破局”:上海大学如何让科研人才“轻装上阵”

数字化赋能:

让科研成果“开口说话”

在上海大学,科研人员的成长不再仅仅依赖传统的职称评定,而是通过一个强大的数字化平台,让每一位科研人员的创新成果都能“说话”。

上海大学 科技 科技人才评价改革|从“破格”到“破局”:上海大学如何让科研人才“轻装上阵”

只需点击机构知识库“个人成果”页面,科研人员可以直接查看自己的论文、专利、著作、专报、获奖、艺术创作等成果产出。

点击科研管理系统“科研项目”页面,可以查看自己承担的科研项目,所有数据都经过质量检验和标准化处理后入库,并形成直观的可视化报告。

“我们基于大数据构建了科研人员数字画像,通过访问个人主页,就能看到科研成果产出、学科交叉贡献、团队协作效能等多个维度的综合评价,每位科研人员的学术创新力和实践贡献值,都能在平台上得以客观呈现。”上海大学发展规划处副处长、大数据中心主任陈秋玲介绍。

大数据综合管理平台实现了从学校、学院到学科、团队,再到个人的全面评价与动态展示。

陈秋玲进一步解释道:“这个平台不仅仅能让学校的决策层实时了解科研人员的表现,它还让每个科研人员清晰地看到自己在科研道路上的进展与影响。”

“学校的数字化平台构建了多维度的科研评价框架,解决了以往在评价过程中面临的信息孤岛和资源匮乏问题,实现了从单一的职称评定到综合能力与创新成果的多维度评价。”科研管理部副部长谢为群介绍道:“同时,上海大学将多学科会战作为推动科研人员创新的重要动力。”

“学校的大数据综合管理平台已经开发了教师分类评价、学科动态、五五战略、创新团队等功能模块,目前正在对科研人员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工作绩效、荣誉体系等方面的数据进行总集成,全面反映科研人员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作出的贡献。”大数据中心数据治理主管周炜说。

上海大学 科技 科技人才评价改革|从“破格”到“破局”:上海大学如何让科研人才“轻装上阵”

快速引进:

加速跨学科创新“裂变”

上海大学鼓励不同学科之间的学术碰撞与合作。上海大学未来技术学院院长、人工智能研究院执行院长、无人艇工程研究院院长彭艳,便是这种跨学科合作的受益者之一。她带领的“精海”无人艇团队,在海洋探测技术上取得了诸多创新突破。

“不同学科的融合不仅带来了技术上的突破,更为海洋科技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彭艳说,团队中,来自计算机科学、电子工程、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的专家,携手攻克海洋探测中的技术难题。

这种跨学科的协作并非偶然。学校早在组织结构和资源配置上就为跨学科合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正是这种跨学科的协作,使得彭艳团队能在短短几年内研发出10余款创新无人艇,并为国家海洋战略和应急探测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精海”系列无人艇不仅具备强大的智能化操作能力,已多次在东海、黄海、南海甚至南极等极端环境中成功执行复杂任务,为国家的海洋战略和应急响应提供了技术支持。

在这里,学科的边界已经不再是限制创新的障碍,反而成为推动科研成果快速落地的动力源泉。

上海大学组织人事部人事处副处长、市人才服务中心上大工作站主任邓小勇表示:“让科研人员不仅能够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深耕,还能够通过与其他学科的结合,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这是学校为打破学科壁垒、推动科技前沿探索所做的积极尝试。”

专注于海洋考古、海上丝绸之路考古等领域的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教授丁见祥,也通过跨学科合作推动了海洋考古的科技创新。“学校为我们提供了跨学科合作的良好平台,在这里,考古学者可以和计算机科学家、人工智能专家合作,共同研发新的技术,共同探讨新的学术生长点”,这不仅提升了科研创新的速度,还推动了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

上海大学 科技 科技人才评价改革|从“破格”到“破局”:上海大学如何让科研人才“轻装上阵”

丁见祥带领的团队,依托上海大学海洋考古学研究中心、上海市“海洋考古与文化遗产价值阐释及传播”重点创新团队建设项目推动了与上海博物馆、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及其他涉海考古力量的广泛合作,并成功申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考古发掘资质”。他的《水下考古学理论的发展与变迁》等研究进展,成为国内考古领域的重要学术成果。

上海大学 科技 科技人才评价改革|从“破格”到“破局”:上海大学如何让科研人才“轻装上阵”

破格晋升:

为科研人才开辟“高速通道”

在上海大学,科研人员的成长之路并不是一条单一的线性轨迹。通过灵活的“破格晋升”机制,学校让众多科研人员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脱颖而出,作出突破性贡献。

彭艳对于这一改革深感认同:“我们的团队能够迅速获得认可,得益于上海大学为科研人员提供的快速晋升通道和强有力的支持。”

上海大学 科技 科技人才评价改革|从“破格”到“破局”:上海大学如何让科研人才“轻装上阵”

环化学院研究员王亮正是这一机制的受益者。自2021年破格晋升为教授以来,他在零维量子点光电催化应用领域取得了多项重大突破。在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Materials、ACS Nano等高水平期刊上发表SCI论文40余篇,新增ESI高被引论文16篇,论文他引次数突破10000次,并连续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破格晋升机制让我们能够专注科研,而不必过多担忧传统晋升标准限制。”王亮说道,“这不仅提升了科研效率,也激励我们不断追求学术和技术创新。”

这一“实绩导向”机制,正在不断激发科研人员的创造力,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同时,这一机制的成功实践,也使学校吸引更多顶尖人才加盟,助力科研创新迈上新台阶。

上海大学近年来对科技人才进行动态监测,不再仅仅依赖传统的论文发表数量,而是更加注重科研人员在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上的实际贡献。

上海大学 科技 科技人才评价改革|从“破格”到“破局”:上海大学如何让科研人才“轻装上阵”

“未来,我希望学校能够继续在‘破格晋升’机制上加大力度,帮助更多的科研人员突破传统框架,实现自我价值。“彭艳对学校人才评价改革的未来充满期待:”通过这样的机制,我们不仅能够留住人才,更能够激发他们的最大潜力。”

上海大学 科技 科技人才评价改革|从“破格”到“破局”:上海大学如何让科研人才“轻装上阵”

企业及专家观点不代表官方立场

作者:蓝悦

拍摄:季俊辉 剪辑:Gina.Z

↓分享

↓点赞

↓在看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

全国仅4项!又一重要名单出炉,上海大学斩获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近日,2022年第八届“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科技创新奖”在各方领导和专家的支持与参与下,经过几个月的征集和多轮严格评审,评选出第八届“中国光学工程学会技术发明奖”10项和“科技进步奖”17项。其中,技术发明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项;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3项。上海大学与多家单位联合 申报的“高压电力系统特种光纤在线监测传感器关键技术及应用”斩获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上海大学 科技 科技人才评价改革|从“破格”到“破局”:上海大学如何让科研人才“轻装上阵”

上海大学作为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和地方高水平建设高校,汇聚了众多学界精英和高端人才,拥有省部共建高品质特殊钢冶金与制备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市特种光纤与光接入网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等重要科研平台。多年来,上海大学积极聚焦国家发展战略,对接国家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大力推进科研体制改革与创新,科研能力和水平处于全国高校前列。

上海大学 科技 科技人才评价改革|从“破格”到“破局”:上海大学如何让科研人才“轻装上阵”

自学校新组建以来,以第一完成单位/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等多个奖项,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及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共计41项。2021年,上海大学科研总经费勇创新高,获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64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6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1项;顶尖期刊持续突破,发表Science 期刊论文1篇 ,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工作更是让上大名扬海外。(部分数据截至2021年12月)

上海大学 科技 科技人才评价改革|从“破格”到“破局”:上海大学如何让科研人才“轻装上阵”

在推动科技创新的同时,上海大学积极开展有组织的产学研合作,推动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与长三角一体化建设,与中国500强、行业龙头企业开展深入合作,其中学校VOCs治理核心技术完成工程项目合同金额高达15亿元 ,成为造船行业的标志性示范工程;与中国商飞上海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合作项目荣获“上海产学研合作优秀项目奖”唯一特等奖 ;成立环上大科创沙龙,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上海大学 科技 科技人才评价改革|从“破格”到“破局”:上海大学如何让科研人才“轻装上阵”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科技发展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人才创新能够更好地激发科技自立自强的原生动力,促进科技创新型人才发展,凝心聚力推动人才创新迫在眉睫。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其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我国科技创新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上海大学作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沃土之一,高度重视在校学子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上海大学与上海市、区级部门紧密合作,多维度开展创新创业工作,浓郁高校双创氛围,学校每年组织在校生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国家级(国际级)学科竞赛30余项 ,为学生参加各类课外实践活动提供平台的同时,也培养出一大批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强的拔尖学生。

上海大学 科技 科技人才评价改革|从“破格”到“破局”:上海大学如何让科研人才“轻装上阵”

一直以来,上海大学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本科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夯实培养全面发展的卓越创新人才的能力,为在校学子打造科技创新的良好平台。2022,欢迎各位优秀学子加入上海大学,在这里不断突破、不断创新,寻找未来的方向,成就更好的自己!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上海大学本科招生"头条号!

本文素材来源:上海大学官微、上海大学官网、上海大学2022本科招生报考指南、上海大学教务部、光明日报、湖北日报网、TOP大学来了

相关问答

北京科技大学和上海大学比较怎么样?另外机械专业哪个好些?...

就地理位置来讲,北科占有一定的优势,北科前身是北京钢铁学院,目前影响力也比上海大学大。如果你想学机械的话,北科也是不错的,该校的智能机器人团队...

上海大学和上海科技大学怎么样?上海大学和上?

1.根据软科中国大学排行榜可知:上海科技大学2022年2021年全国排名第55名第66名相较2021年,上海科技大学在全国的排名越来越高、越来越靠前,2022年的排名提...

澳门科技大学和上海大学哪个好?

从大学声誉看,澳门科技大学更高一些。部分大学排行榜中,澳门科技大学进步神速,目前可以进入两岸四地32名。而且,澳科大以英语教学为主,将来出国留学可能申请...

上海大学和苏州科技大学哪个好?

毫无疑问,肯定是上海大学好。上海大学是211大学,现在是世界一流学科大学,是一座综合性大学;苏州科技大学是理工科大学,是双非的普通本一大学。学校获批4个...

华中科技大学和上海大学选哪一个好?

第一:实力方面,两个学校不具有可比性,无论文理科。第二:你要考研,果断放弃上大原因是:你考研,本科学校决定高度,不是地域,招生单位不会因为你本科学校...上...

上海科技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大学的计算机哪个比较好啊?

教育部四轮学科评估中,计算机一级学科共有168所高校上榜,评估结果分A+、A、A-、B+、B、B-、C+、C、C-9个等次。其中,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大学均为B等次,上海科...

上海大学的电气研究生怎么样?难考吗?求指导..._考研_帮考网

就可以上的,而且还会有调剂的,但是去年开始,就需要第一志愿报考了,而且还要刷人,我帮着进行过新生接待和监考,同时也认识负责这个专业录...当然每...

哪位盆友有谁知道么正规的上海大学专升本学历,上海大学专...

[回答]心理学史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彭聃玲主编实验心理学北京大学朱滢主编人格心理学墼南大学郑雪主编变态心理学北京科技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刘新民主编...

上海广中路460号装修公司

上海广中路460号附近装修公司包括:上海辰歌建筑装饰有限公司、LP室内设计工作室、聚通装潢(北区旗舰店)、上海杨艺室内装饰有限公司、昆玉建筑装饰、手绘墙一号...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