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台区搭建校、地、企、协育人新平台 政策扶持高才最高享100万购房支持
5月27日,2025年 “百家高校访千企,就业创业雨花行” 活动在南京云密城盛大启幕。江苏省教育厅与百家高校代表和近千家企业精英参会,以 “政策+产业+人才” 三轮驱动,共同搭建校、地、企、协育人新平台,为雨花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活动现场,雨花台区发布了区人口人才计划,东南大学、东南集团和部分企业代表献计献策,从高校人才培育体系与企业实战用人需求双维度,深入阐释校地企协同发展的战略价值,并且在现场进行了人才基金合作签约、人才集团战略合作签约、校地人才培养合作签约和校企合作签约。其中,雨花台区将与东南集团全方位深度合作,携手人才集团,强化在高端人才导入、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合作。发挥人才基金“投早、投小、投人才、投硬科技”优势,为人才创新创业注入资本动能,共同构建“近者悦、远者来”的人才生态,让雨花成为青年才俊的“首选地”。

近年来,省教育厅、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给予了雨花台区技术支持。雨花台区区委副书记、区长李方毅在致辞中指出,雨花作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核心区,已集聚 4600 多家涉软企业,2024 年软件业务收入近 3000 亿元,数字经济企业营收占比约40%,形成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产业集群。始终以产聚人、以才兴业,打造全省首个数字经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连续三年获评 “中国最佳促进就业城市(区县级)”,并构建起覆盖安居、创业、服务全链条的人才政策体系。他强调,高校是人才摇篮、企业是历练战场,雨花将发挥 “牵线搭桥” 作用,推动高校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期待更多高校将科研平台建在雨花、企业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活动中发布的“高质量人口人才政策12条”,围绕“愿意生、引得进、留得住、过得好”目标,为雨花台区集聚人口人才。针对人才安居痛点,雨花台区叠加南京市安居政策推出“购房补贴+先租后购”组合拳,高层次人才最高享100万元购房支持,本科及以上学历企业员工购指定人才房再享最长3年租金补贴。同时推行二手房当年落户入学、发放婴幼儿入托券,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此外,还为青年群体定制“成长包”,来实习实践的大学生享最长30天免费“青年驿站”住宿;入职科技型企业的优秀高校毕业生领最高5万元生活补贴;青年大学生创业获“零成本”工位、共享服务设施与产业资源;中青年优秀人才培养计划为潜力人才铺设成长快车道。在产才融合方面,创新擂台开放,顶尖人才和团队最高可获500万元项目支持和300万元安家补贴,重点支持人工智能、信创等产业优秀人才。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在现场采访了南京凯奥思数据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徐徐,他告诉记者,“2017年凯奥思数据创业以来,在雨花台区‘人才强区’政策的支持下,在东南大学等高校的技术合作与人才输送助力下,公司团队规模已增长至一百多人,其中研发人员占比超过80%。这一成长历程,既是企业自身发展的缩影,也离不开雨花这片创新创业沃土的滋养。这种校企协同的模式,解决了企业的人才需求,也为毕业生提供了扎根雨花的机遇。”
活动分会场,“智创未来,谷纳贤才”校园招聘会还汇聚了天创电子、润开鸿、森根科技、欣威视通、星赫能源、傲拓科技、小西科技等雨花台区内近百家企业,覆盖C/C++开发工程师、Java开发工程师、嵌入式软件工程师、大数据分析师、软件测试工程师、算法工程师、销售工程师等专业技术岗位,吸引更多优秀高校毕业生投身雨花台区的建设与发展。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昊
视频|AI岗位起薪万元,会计专业就业遇冷,年度招聘大集“冷热两重天”
扬子晚报网11月3日讯(记者 王赟 杨甜子 摄影 乐涛)11月3日,江苏省暨南京市2019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公益供需洽谈会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举行。中车、中电、中粮等企业带来了足足有4.7万个岗位,翘首期盼毕业生的到来。作为年度招聘大集,这场万众期待的洽谈会出现了“冷热两重天”的迹象,一些家长心目中的就业金牌专业,如会计等,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就业逐渐遇冷。而电器工程等专业的就业形势,则因为交通运输等行业的回春,在就业市场重新抬头。
【热!这些岗位招聘计划和薪酬都“涨声一片”】
工程机械企业招聘计划增加20%
“我们每年都来,今年的招聘计划比去年增加了20%。”徐州一家工程机械企业的招聘负责人朱女士介绍,单位今年承担了多个大型项目,发展如火如荼,因此急需新鲜血液补充“能量”。“电气工程、机械制造等专业的学生我们都要,但刚刚进来的时候工资不会特别高,所以要想吃几年苦。”朱女士强调,单位招聘的诸多岗位工程师,虽然都是“艰苦岗”,但未来的发展前景很不错,“我们这个行业在回暖,未来的用人需求肯定会进一步加大。”
“适合我们专业的岗位还是很多的,月薪大部分在5000元左右,也符合我的预期。”来自南京工程学院自动化专业的大四学生张加彬告诉记者,他10点钟进场以后,已经投了几家公司了,而且招聘单位也告诉他,他们很“缺人”,还提供免费住宿。
“我是打算留在南京或者周边工作,无锡、苏州也不错。”他指着无锡航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招聘牌说,这家企业招聘的机加工程师、 工装工程师、设备维修工程师的专业技术岗他都很适合,而且给出的薪水他也能接受。“试用期月薪是4800到5200元,转正后年收入8万到10万,每个月还有500元的住房补贴。”
“AI”相关岗位起薪可达万元
在“人工智能”成为大热的时代背景下,计算机、软件等相关专业的学生就业形势也是一片“水涨船高”。招聘会现场,还专门设立了物联网云计算招聘专区,集中了同类型的企业供学生扎堆挑选。
“工作还是比较好找的,关键是找到自己满意的。”南京工程学院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小赵告诉记者,她看中了中科曙光的数据分析岗位,这也是她今天来投的第一家。“一个是专业对口,二是我也希望继续留在南京工作。”
中科曙光负责招聘的姚先生说,从早上开始,他们的展位就一直有学生排队投简历。“不少学生看重了我们单位的发展前景,而且我们给的薪水也是不错的,高于市场薪资水平。”姚先生告诉记者,他们这次招聘研发科研岗、web前端工程师、数据分析岗等技术类岗位要求是硕士或博士,研究生月薪是1万起步,博士更高。
“我个人倾向的岗位是游戏开发类的,期待的薪酬在一万元左右。”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胡伟祺告诉记者,他9点半到场,直到11点才投出第一份简历。他看中的是小西科技的Untiy3D开发工程师这个岗位,提供的月薪是7千到1万2。“工作还是比较好找的,所以我想多比较比较,选自己最满意的。”

【冷!高科技冲击,部分专业就业“停滞不前”】
会计专业的学生现场“跑断腿”
“三个场馆都跑遍了,腿都跑断了。”某高校会计专业的学生刘玉玲拉着同宿舍的三个女孩子,一起向记者倒起了“苦水”。“当初填志愿的时候,我妈总认为,学个会计,将来出来就业肯定‘百搭’,去银行或者去人家单位做小会计,怎么都能有口饭吃。但现在回过头看看,我开始后悔当初太听妈妈的话了。”刘玉玲头脑伶俐,和记者算起了各个单位的招聘计划,“各大银行今年的招聘计划严重缩水。我们只好到招聘会上‘挨家挨户’的跑,看见招会计的,连工资多少都不问,直接投简历,算是‘广撒网’吧。”
为啥要“广撒网”,小刘有自己的观点,“这是一个命中率的问题呀,投的多了,总有能中的。单位不可能一下就看上你,还得复试吧,搞不好还有第三轮的面试,像我这样的二本学校毕业生,竞争力又不是特别的强,万一到最后被刷下来怎么办?”小刘的舍友忙不迭“补刀”,告诉记者,“我就是刚刚被刷过,所以今天又来从头开始投简历的!”
对这种现象,南京一家大型投资公司的招聘负责人徐先生认为,学生们应当做好心理准备。“金融专业的学生现在面临一个‘夹心层’的尴尬,基本的工作快被智能技术取代了,而更高端的金融产品客户细分服务等,他们又做不来。”徐先生介绍,在“互联网+金融”服务模式下,金融行业的不少一般服务类岗位都被智能化技术所取代。但金融产品和安全技术研发、客户细分服务等岗位需求依然庞大,这些岗位应聘准入门槛较高,促使毕业生应聘金融行业高质量岗位竞争日趋激烈。
“连建筑公司都要互联网+!”
“我学的是公共管理,原本计划是考公务员,谁知道一看今年计划打了对折的国考职位表,顿时改主意,决定还是找工作比较好。”盐城一所二本高校的公共管理专业的大四学生小吴,是拖着行李箱来招聘会现场“赶集”的。一头冲进了国际博览中心8号场馆,小吴却发现,现实远比她想象的要骨感。“满眼都是互联网+,连一个建筑公司都要招‘计算机相关’的毕业生。用人单位拿到我的简历,第一句话是,你的计算机能力怎样?”
记者跟着小吴,围观了她应聘某集团管理培训生岗位的全过程。HR接过简历后,对小吴在学校担任过学生干部的经历还比较满意,但和小吴聊起计算机技术,以及英文对话环节,小吴现场露了马脚。“请用英文做个自我评价,你的计算机能力怎样。”小吴感到意外,愣是半天没说出一句话。HR见状,改用中文提问,“我们的管理培训生,将来会分派到各个岗位进行实习锻炼,你对大数据云计算的熟悉程度有多少?”
小吴灰溜溜的放弃了该集团的管理培训生岗位,“我们学校像我这样的学生还挺多的,之前都在准备考研、考公务员。然后看到研究生招生计划,还有公务员职位表,才很丧的决定重新找工作。所有的心思都扑在考试上了,哪有时间来准备工作单位要求的‘大数据’‘云计算’相关内容呢?”

【相关新闻】
4.7万个岗位迎接毕业生
本次洽谈会由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主办。中车、中电、中粮、中设、中矿大、江苏中烟、江苏交通控股、汇鸿、苏豪、苏宁等知名企事业单位提供各类岗位需求47988个,涉及研究生、本科及大专等各学历层次。
记者从江苏省教育厅了解到,2019年我省高校毕业生总数达56.2万人,同比上年持平。其中毕业研究生5.2万人,同比增加0.1万人;本科毕业生27.9万人,同比增加0.7万人;专科毕业生23.1万人,同比减少0.8万人。毕业研究生和本科生规模近五年来保持小幅稳步增长,专科毕业生规模略有减少。
根据官宣数据,江苏依然是吸纳本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第一大户,2个月来,0.89万家江苏用人单位累计发布了96.9万岗位需求,占比86.2%。据全省毕业生调查数据显示,留在江苏工作的2017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为82.9%,工作与专业的相关度为72.3%,均高于到其他地方就业的毕业生。
“就业创业在江苏”系列推介活动将继续举办
如何继续推动毕业生就业工作?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更加注重就业指导工作,帮助应届毕业生尽早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引导他们树立崇高的理想,鼓励他们从动态发展的角度思考人生和职场定位,做到个体目标与国家需要相连、专业学习与职业规划并重,主动择业,积极作为,克服“慢就业”“懒就业”等现象。
据悉,为了更好的推动毕业生就业,吸引更多毕业生留苏就业创业,省教育厅在线上线下同步开展“就业创业在江苏”系列推介活动,为省内各市县区搭建招才引智平台。目前已举办12场现场宣讲会,来自省内15个相关设区市、重点产业及地区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登台为毕业生们介绍各自城市的文化、环境、经济及引才政策等内容。接下来,网上专区将隆重开启,各地的宣传材料和招聘对接活动将及时在专区内公布。
相关问答
山东纳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凯小小小西的回答-懂得
山东纳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2018-04-04在山东省淄博市高新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山东省淄博市高新区柳泉路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