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科技之光,提升科技素养——望江初中举行科技研学活动
为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习体验,5月22日,望江初中一校两区八年级部分学生踏上了充满探索与挑战的研学之旅。这场由望江县科协举办的以“感受科技之光,提升科技素养”为主题的活动,串联起航天科技馆的浩瀚星海、射击场的屏息凝神、非遗工坊的指尖匠心、渡江战役纪念馆的烽火记忆,让课本知识在真实场景中迸发出鲜活力量。

追逐星辰,点燃航天梦想
为契合活动的主题,让同学们在探索中感受科技魅力,在实践中激发科学梦想。感受科技力量是本次研学的重头戏,在第一天的活动中学生们参观了安庆科学技术馆和枞阳县科技馆。
在安庆科技馆,前沿科技展厅中的每个角落都散发着浓郁的科技气息,眼前神奇的世界深深地吸引着一双双探寻的目光。在讲解员的介绍下,孩子们了解了“中国大飞机”“鲲龙AG600”“中国天眼”“蛟龙号”“中国航天”等一系列的中国科技。
在消防安全科普展厅里,讲解员详细讲解了在地震突发与泥石流灾害中如何自救逃生避险的策略;在人工智能展区,智能机器狗的精彩表演将活动推向了高潮。

下午,枞阳县科技馆则呈现另一番风景。在航天科技专区,大家被眼前壮观的景象所震撼。巨大的火箭模型矗立在展厅中央,仿佛随时准备升空,开启探索宇宙的征程。同学们纷纷围拢过去,仔细观察火箭的结构,惊叹于人类智慧的伟大;在“中国航天发展历程”展区,一幅幅珍贵的图片、一段段感人的故事,展现了中国航天人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楼基础科学展厅是“运动旋律”“声光体验”“数学魅力”和“电磁奥秘”四个主题。在此展厅安排的体验环节学生们最感兴趣,他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从物理实验的奇妙变化到化学实验的绚烂色彩,从数学的逻辑之美到电磁的神奇力量,每一个展项都激发了孩子们探索未知的热情。
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些学生们会带着对航天科技的热爱,勇敢地追逐自己的梦想,在科学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

百步穿杨,感受力量与精准的魅力
在枞阳县牛集研学旅行综合实践基地的射击射箭场,同学们迎来了期待已久的射击和射箭体验活动。
在射击训练场,教练首先向同学们讲解了射击的基本知识和安全注意事项。同学们认真聆听,仔细观摩教练的示范动作,然后迫不及待地开始了射击练习。一开始,大家的动作还有些生疏,但在教练的耐心指导下,逐渐掌握了射击要领。
石磨轻吟,体验非遗工艺的魅力
体验完激烈的运动项目,同学们来到了传统手工区,开启了一场豆浆制作之旅。工作人员为同学们准备了石磨、黄豆等工具和原料,为大家展示了石磨的使用方法,并详细讲解了磨豆浆的步骤和方法。同学们分组围立在石磨旁,开始动手实践。大家分工合作,有的负责添豆加水,有的负责转动石磨,有的负责收集豆浆。在磨制过程中,同学们遇到了不少困难,如石磨转动不顺畅、豆浆流出不均匀等,但大家相互帮助、共同探讨,不断调整方法,逐渐掌握了磨豆浆的技巧。随着石磨的转动,泡好的黄豆与清水逐渐融合,变成雪白的豆浆缓缓流出,散发出浓郁的豆香,大家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真切地感受到了劳动带来的快乐和满足。
香囊制作,巧手创作承古韵
23日中午,同学们来到望江县漳湖镇圩上花田,虽舟车劳顿,但大家兴致高涨。下午安排的第一项活动是香囊制作。香囊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香囊制作现场,工作人员为同学们准备了各种颜色的布料、香料和针线等材料。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动手制作香囊。从裁剪布料、缝制香囊袋到填充香料、收口装饰,每一个步骤都充满了乐趣和挑战。有的同学虽然针线活不太熟练,但依然认真专注,一针一线地缝制着香囊;有的同学则发挥创意,在香囊上绣上了自己喜欢的图案,系上漂亮的流苏。当一个个精美的香囊在同学们手中诞生时,它们不仅散发着迷人的香气,更承载着传统文化的记忆。同学们将这份独特的手工艺品带回家,也将传统文化的种子播撒在了心中。
铁血丰碑,缅怀先烈赓续红色基因
研学旅行的最后一站,同学们来到了望江县漳湖回民村渡江战役纪念馆。
踏入纪念馆,庄严肃穆的氛围扑面而来,置身其间,同学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战争岁月。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陈列的文物、一段段感人的英雄事迹,生动展现了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宏伟场面,以及无数先烈为了革命胜利,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无畏精神。同学们认真观看,不时驻足凝视,被先烈们的奉献精神深深打动。

此次研学旅行,是一次知识与实践的深度融合,是一次心灵与精神的深刻洗礼。同学们在探索航天科技中感受祖国的强大,在射击射箭中挑战自我,在传统手工艺制作中传承文化,在红色历史追寻中汲取奋进力量。大家纷纷表示,将以此次研学为新的起点,努力学习,增长才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相信这段难忘的研学经历,将成为同学们成长道路上的宝贵财富,激励着他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勇敢前行,绽放光彩。
(图文/吴来宜)
传承传统手工艺!墨小学子巧手制蚕丝扇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唐天琪 通讯员邱郁)为弘扬传统手工艺文化,激发学生科学探索精神,5月劳动月期间,汉阳区墨水湖小学三年级学生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巧手制蚕丝扇”科学实践活动。通过亲手缫丝、制扇,学生们在传统工艺与现代科学的结合中,感悟劳动智慧,厚植文化自信。
科学课堂重现千年技艺
活动伊始,科学教师通过往届学生制作的蚕丝扇视频及实物展示,向学生们讲解蚕丝技艺的历史与工艺原理。从蚕茧煮制、抽丝到扇面编织,每一步均融入科学方法。“此次活动不仅是技艺传承,更是通过实验探究古法背后的科学逻辑。”学生们在观察蚕茧蜕变为蚕丝扇的过程中,跃跃欲试。

家庭实验室里的匠心时刻
五一假期期间,在科学老师的精心布置下,学生们将实践延伸至家庭。在家长的指导下,孩子们用热水煮茧,用竹签轻柔引出蚕丝,逐步掌握“轻提慢绕”的缠丝技巧。尽管过程中偶遇丝线打结等问题,但通过反复尝试,学生们不仅完成了扇面制作,更体会到匠人精神的细致与坚持。

传统工艺焕发新生机
返校后,一件件精美的蚕丝扇作品惊艳亮相。有的扇面点缀创意纹样,融合现代审美;有的学生身着汉服手持团扇,宛如穿越时空的小匠人。学校计划设立专题展台,展示这些作品,让传统文化之美触达更多师生。

文化传承的种子生根发芽
来自东校区三(4)班的秦思涵同学说:“从抽丝剥茧开始,每一丝每一缕都仿佛带着神奇的魔力,吸引着我们去探索。”本部三(8)班的叶晓熙妈妈表示:“这个实践作业布置得太棒了!既能锻炼小朋友的动手能力,还能增进亲子关系,太有意义了!”东校区三(4)班的王梓蕴家长也发表了感想:“本次手工蚕丝扇的制作全程由宝爸协助孩子完成,经历了煮茧、绕丝、装饰三个步骤,两人合作近三个小时,充分锻炼了孩子的耐心和坚持到底的做事态度。感谢老师组织这次活动!”

不少家庭也表示,活动不仅让孩子理解“一丝一线来之不易”的深意,更增进了亲子互动。家长们欣慰地看到,传统文化的种子已在孩子心中悄然萌芽。
墨水湖小学校长万菁表示:“从蚕丝到团扇,千年技艺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智慧。我们希望通过这类实践,培养兼具文化底蕴与创新能力的时代新人,让传统在科学探索中永续传承。”
相关问答
初三物理小发明小制作?
仅供参考:1一个木板,一个易拉罐,一些沙子.将木板斜放,往易拉罐里放一些沙子,易拉罐会静止在木板上,很简单,易做.2筷子的神力思考:把一根筷子插入装著米的...
科技小发明制作方法(初中的)?
自制香皂纸制作材料和工具:吸湿性较好的白纸,小块香皂,一支毛笔和一次性饮料罐。制作方法:先把香皂切碎后放在罐里,盛上适量的水后把杯...自制香皂纸...
小学生二年级的科技小制作,必须简单点?
小发明制作方法1、自制羽毛球.取250毫升空饮料瓶一只,将瓶子的上半部分剪下;2.将剪下的部分均分为8份,用剪刀剪至瓶颈处,然后,将每一份剪成大小一致的花...
学校要求每人做一个科技小制作,还要写一篇作文,说具体过程,...
[最佳回答]自制壁挂花篮材料与工具:两个雪碧饮料瓶、胶水、刻刀、剪刀、钉子一枚.制作方法:1将一只雪碧饮料瓶的绿色底套取下,剪成莲花状,翻转向下和瓶身粘成...
小学生科技简单小制作?
1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科技制作2小学生的科技制作可以从简单的机械、电子、化学等方面入手,例如制作简易电路、纸飞机、橡皮筋动力小车等,可以通过书籍、互联...
3一6年级科技小制作?
1、准备好制作火箭航天模型的材料和工具,饮料瓶一个、彩纸若干、剪刀一把、锡纸一张、瓦楞纸若干、涂料。2、将饮料瓶底部剪掉,留下瓶口的一段,大约20厘米,...
1-6年级科学小制作?
自制手电筒具体制作方法是:将一只废易拉罐(如露露饮料罐)起掉一头盖子,另一头用圆头榔头敲凹。1.用厚瓦楞纸板卷起两节一号电池,电池正极朝上、负极朝下装...
七年级科技小制作怎么做?-懂得
这里提供一些七年级科技小制作的想法和步骤。具体选择哪种制作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来决定。1.利用废旧物品制作太阳能热水器。步骤:1)用手...
二年级的科技小制作怎么做?
..2、把硬纸板剪成方方的,用胶带纸粘贴美化下,再在中间戳孔。如下图所示:3、拿出两个矿泉水瓶,也用宽胶带粘贴到硬纸板的底部,这样就有浮力了。如下图所示:...
小学一年级的科技小制作?_作业帮
[最佳回答]5、带刷子的干净橡皮擦写错了字,要用橡皮擦.擦完后,纸上总会留下不少碎屑.不管是用手拍还是用嘴吹,都不卫生而又麻烦.做一块干净橡皮擦就不会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