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梦想,传承文明——农家书屋助推乡村发展
4月2日,在湖南省新宁县金石镇马江村的农家书屋内,村民们在阅读。 新华社记者柳王敏摄
新华社长沙4月3日电(记者柳王敏)“我从7岁开始走进农家书屋,11年来,书屋已经成为我的好朋友,让我增长见识。村里越来越多的人也喜欢到书屋阅读了。”在湖南省新宁县水庙镇枧杆山村,18岁的高三学生林丹与大家分享自己与农家书屋的故事。
4月2日,由中宣部印刷发行局指导,湖南省委宣传部、中国地图出版集团联合主办的2019年“我的书屋·我的梦”阅读实践暨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活动走进湖南省新宁县。
作为乡村文化的“加油站”,农家书屋通过阅读,点亮梦想,传承文明,助推乡村发展。据了解,截至2018年底,全国共有农家书屋58.7万家。农家书屋工程实施以来,共向广大农村配送图书突破11亿册,农民人均图书拥有量从工程实施前的0.13册增长到现在的1.63册。湖南省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累计投入资金10.71亿元,建成农家书屋44058个。
4月2日,在湖南省新宁县金石镇马江村的农家书屋内,当地村民李晓玲在阅读。 新华社记者柳王敏摄
“以前自家种葡萄,不知道怎么打理,现在可以从书屋里找相关的种植书籍来看,里面讲解得很详细。”枧杆山村村民李艳梅告诉记者,不只是水果,蔬菜种植、家禽养殖等都可以通过相关书籍自学,还能得到专家下乡现场指导。
科技类、生活类、少儿类、文化类……在枧杆山村农家书屋书架上,记者看到,书目种类较多,分类摆放齐整,由专人负责日常管理。
“书屋能够为村民提供知识,通过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带动乡村教育发展,助推乡风文明。”长沙理工大学驻枧杆山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宋刘斌认为。
据悉,在新宁县为期2天的活动中,中国地图出版集团为孩子们举办国家版图知识讲座,并捐赠学习用品、体育器材等;湖南省新华书店邀请青少年教育学科名师为乡村孩子们带来绘本阅读及戏剧表达公开课;天舟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开展“走进经典”阅读推广活动,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带来“朗诵艺术公开课”等。
博士书记的农村“实验室”
光明日报记者 俞海萍 龙军 光明日报通讯员 王岚芳
“如果没有你们扶贫队,就没有我们家今天的生活。”在去年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枧杆山村的村民杨承基和扶贫队员带着村里生产的4万多斤脐橙,捐赠给了湖北武汉和黄冈。可谁能想到,三年前这个村子还是省级深度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19户、456人。
2018年3月,长沙理工大学扶贫工作队正式入驻枧杆山村,开展为期3年的帮扶工作,依托科技智力资源优势,探索高校科技扶贫之路。工学博士、长沙理工大学教师宋刘斌就是扶贫队的一员,任枧杆山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大家都叫他“博士书记”。
在担任书记的第一天,宋刘斌就向全体村民和党组织作出了庄严承诺:全村456名贫困人口如期脱贫,1435名村民在脱贫路上一个也不掉队!三年后,这份承诺变成了现实,宋刘斌在枧杆山村的这篇“论文”也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把实验室的“精准、严谨”带到田间地头
在驻村帮扶前,宋刘斌在长沙理工大学科研部工作。对他来说,科研工作中科学严谨的态度,在扶贫工作中同样重要。“村民们讲的每一个实际问题,都要一一解决,解决不了也要一一回复。”他总是随身携带一个笔记本,村民反映的情况、自己看到的问题都会记下来。
枧杆山村位于新宁县西北部,由原枧杆山村和原官田村合并形成,其中原官田村坐落于高山陡岭,平均海拔高度约为700米。这里的传统经济作物是脐橙和水稻,因为没有科学的种植方法,产量不高、效益不好。为此,宋刘斌邀请长沙理工大学化学学院专家,针对当地土质特点研发酵素有机肥,既提升了脐橙的口感,又增加了产量;还通过“改坡为梯”的方式扩大脐橙种植面积。目前枧杆山村拥有150亩高山生态脐橙园和450亩脐橙老园,可实现产值超过200万元,贫困户还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开垦、管护等途径增加了收入。
怎么让水稻成为特色产业?扶贫队中有人提出了“鸭稻共生,酵素种养”的种植模式。宋刘斌敏锐地察觉到这种模式可行,去隔壁娄底市学习经验,请专家来做技术指导。在做足了前期准备之后,新的难题又摆在了面前:村民们对这种新思路产生了质疑。于是,宋刘斌提出由村集体来承包100亩作为试验田,组成10人致富带头小组,风险由集体承担,这大大提高了村民的积极性。
让鸭子充当水稻的卫士,吃掉害虫,排泄物又能很好地滋养水稻生长,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整个过程不使用任何农药、化肥,生产出来的绿色有机水稻不仅健康,而且销路更广。村里还跟娄底市的一个村组成“姊妹村”,并跟企业达成合作,为村里提供了很多工作岗位,村民的钱包逐渐鼓了起来。
目前,全村已经种植了600亩绿色水稻,建成了150亩高山生态脐橙园、30亩高山生态养殖场、5亩大棚种植基地、两个扶贫车间。插上了“科技”的翅膀,枧杆山村的发展就像坐了高铁一样,越跑越快。
盘活“思想”这池水
“脱贫不仅是物质脱贫,还要精神脱贫,要让村民离开了我们也能发家致富,要让他们的后代都能享受美好的生活。这才是我们来这里的意义。”宋刘斌感触良多。
脱贫,要牵住“思想”这个牛鼻子。宋刘斌把学校的党建经验引入到枧杆山村,邀请学校党建专家来村讲党课,用通俗易懂的话把党的理论、党的历史讲给村民们听。村民在思想上拧成一股绳,从根本上增强了脱贫的信心。
“不学礼,无以立。”要想提升村民的文化水平,得有个学习交流的地方。村里有座20世纪70年代建的礼堂,后来改成了筷子厂。宋刘斌向学校申请了一笔资金,又请艺术学院和建筑学院老师重新设计,打造成文化活动中心,既可以组织文艺演出,又可以举办文化讲堂、农业技术培训等活动,实现了“一堂多用”。
延续榜样的力量
留守儿童一直是宋刘斌的心头病。为了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他向学校申请每年派8到10名研究生驻村支教,课程涵盖语数外、地理、历史等课程。
宋刘斌还和支教的研究生们一起,把素质教育理念引入农村。每周六晚上定期开展“耕读仓”活动。耕读仓有两层:一楼是农耕文化展览室;二楼是读书室,为村里的留守儿童讲授传统文化、礼仪品德等。每周六晚上,孩子们都早早在耕读仓等着,因为在这儿学到的很多都是课堂以外的知识。
“每次看到宋书记的身影,我都觉得这才是青春的样子,我要做有意义的事。”段海庚是枧杆山村支教研究生的一员,在和孩子们相处的过程中,他发现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段海庚时常思考,未来的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当他看到宋刘斌的时候,心中有了答案。面对农村薄弱的基础教育,他想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毕业之后他将选择到基层去,到农村去。同样的还有邓铭华,支教结束后选择去农村乡镇的中学教书。
就像是一泓源源不断的清泉,宋刘斌用他的青春影响着下一代人的青春。
《光明日报》( 2021年04月22日04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相关问答
博金网址/手机免费版测试版APPv9.7.13-图吧地图
枧下窝矿区是成本相对最高的云母矿,而且供应量最高,月产量能达到五六千吨一位...科技知识、新闻时事、同城资讯,你需要的实用内容都在博金网址!●各行各业在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