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科技创新 云南:科技创新激活发展新动能

用户投稿 18 0

云南:科技创新激活发展新动能

云南省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报告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省紧紧围绕建设创新型省份的目标,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创新生态,激发创新活力,把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作为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的重要手段,持续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引进,围绕科技人才培养、引进和激励出台一系列配套措施,深入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行动,云南科技创新投入持续增加,科技创新实力不断增强,科技创新成果收效明显,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科技创新投入持续突破

R&D投入强度是指研发经费(R&D)与地区生产总值(GDP)之比,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的核心指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全社会R&D经费投入强度持续增长,从2012年的0.62%提高到2023年的1.15%,投入强度排名从全国第27位上升到第25位;R&D经费投入总量从2012年的68.75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346.74亿元,在全国的排名从2012年的第24位上升到2023年的第19位;R&D经费年均增长15.8%,比同时期GDP年均增速高6.4个百分点,比全国年均增速高4.5个百分点,年均增速在全国31个省区市排名第4。

云南省科技创新 云南:科技创新激活发展新动能

从活动类型看,云南省基础研究经费从2012年的8.21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38.21亿元,年均增长15.0%;应用研究经费从12.53亿元增长到40.38亿元,年均增长11.2%;试验发展经费从48.02亿元增长到268.14亿元,年均增长16.9%,试验发展经费增速比全国平均增速高5.8个百分点。

从活动主体看,企业R&D经费支出从2012年的40.38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248.87亿元,年均增长18.0%;科研机构经费支出从17.93亿元增长到44.96亿元,年均增长8.7%;高等学校经费支出从6.64亿元增长到34.15亿元,年均增长16.1%。企业经费和高等学校经费年均增幅分别比全国平均增幅高6.5和4.0个百分点,企业经费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科技创新实力不断增强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在各级政府对技术创新发展的引导推动下,社会对人才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增强,敏锐的企业家们纷纷加大研发力度,创造创新,在时代变革中寻找机遇。

数据显示: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创新活动的企业从2014年的1740家增长到2023年2651家,占全部工业企业的比重从46.1%提高到51.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从2012年的38.44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210.15亿元,年均增长16.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创新费用支出从2016年的147.91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320.56亿元,年均增长8.97%。

全省科技人才队伍持续发展壮大。全省R&D人员从2012年的4.70万人增加到2023年的12.12万人,年均增长9.0%。人才引进方面,形成了包括院士自由探索、省科技领军人才培养、省创新团队培育、省“两类”人才培养,以及省高层次人才、省高端外国专家、省高层次创新团队引进,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智汇云南”计划实施等衔接有序、梯次配备的科技人才及创新团队培养引进计划体系。连续4个院士增选年,共有10名科技人才当选“两院”院士,在滇“两院”院士达15人。

社会研发创新平台增多。2023年,全省新建3个全国重点实验室、2个云南实验室、10个省技术创新中心、1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9个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达到9家,省级重点实验室达到138家。新增备案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432户,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652户。首次选聘110名人才到全省110家企业任科技副总,选聘58名人才到22所高校任产业导师,进一步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加快推动人才链和产业链融合。

2021年云南省启动云南实验室建设工作以来,5个已运行的云南实验室取得一批高水平科技成果。其中,云南大观实验室自主研发的“蚜茧蜂防治蚜虫关键技术”被联合国粮农组织作为生物防治的主推技术和典型成功案例向全球推介;云南种子种业联合实验室审定登记14个新品种,制(修)定23项标准,“云薯505”“云薯304”入选2023年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

科技创新成果收效明显

随着科技创新投入不断增加,科技成果转化效果显著,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发展,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彰显,为云南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新产品销售收入对企业收入的贡献加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新产品开发项目数从2012年的1512项增加到2023年的7108项,年均增长15.1%;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从39.63亿元增加到187.23亿元,年均增长15.2%;新产品销售收入从446.82亿元增长到了2204.59亿元,年均增长15.6%;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从5.0%提高到了11.4%,年均提升0.58个百分点。

知识产权运用效益日益凸显。2023年,全省专利授权3.27万件,发明专利有效量2.76万件,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1.97件;商标有效注册量69.26万件,累计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54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65件、农产品地理标志86件;全年版权作品登记10.97万件,首次突破10万件大关;累计获国家授权的林业植物新品种350个,全国排名第4;通过国家审定的主要农作物品种178个,通过省级审定的品种2941个。“云南白药”等20个商标品牌,“建水紫陶”等6个区域商标品牌,“保山小粒咖啡品牌指导站”等20个商标品牌指导站,列入国家知识产权局首批“千企百城”商标品牌价值提升行动。商务部认定“昆药”等6个品牌为第三批“中华老字号”。

近10年来,云南省通过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累计突破重大关键核心技术1000余项,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重大新产品1000余个,以科技创新赋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云南省特色优势领域基础研究实力进一步巩固。云南省科研单位和团队成功实现月球激光测距,走出了我国深空激光测距的第一步;发布全国首个生物物种目录;种质资源库野生植物种子数量突破1万种,位居全球第2;首次发现寒武纪节肢动物化石中枢神经系统;成功破解金丝猴适应高海拔环境遗传机制;利用体外培养的树鼩精原干细胞获得世界首只转基因树鼩;首次系统解析了灵长类动物胚胎着床后的分子与细胞生物学事件;超薄大尺寸单晶硅片切割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自主研发的中药创新药、疫苗等产品获国家临床试验许可或应用;“云上黑山羊”入选全国农业主导品种……一批创新成果的应用,有力推动了工业、农业、生物医药等产业的提质增效。

随着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持续进步,未来,云南省将继续增加科技创新投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经济增长,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更多力量。(记者 胡晓蓉)

昆明深入实施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七大工程”

来源:【昆明日报-掌上春城】

掌上春城讯 近期,两场科技创新领域的大规模会议在昆明拉开帷幕。8月6日,2024年度金砖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协作会议召开,金砖国家部门官方代表、金砖国家创新合作机制参与机构,国内部分城市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及重点企业、投融资机构代表齐聚一堂,共商科技创新开放合作;8月24日,2024腾冲科学家论坛专题活动——昆明生命科学与大健康论坛举行,知名院士、专家学者、企业家等齐聚,探讨生命科学、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领域的前沿技术,为成果转化、场景应用、产业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今年以来,昆明市科学技术局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七大工程”,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助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1月至8月,全市高新技术企业通过专家评审706家;全市共登记技术合同7936项,合同成交额122.78亿元。

持续打响科技服务品牌

今年初,《昆明市科技局2024年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印发,明确将持续推进科技创新“七大攻坚”行动,重点实施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七大工程”,促进全市科技创新整体实力大幅提升。今年以来,市科技局从健全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和管理服务机制、建设创新平台、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激发科技人才活力、加强科技创新与开放合作等方面着手,各项工作进展显著。

不断提高创新能力。上半年,市科技局出台相关文件政策,成立由党组书记和局长担任双组长的“提升研发投入和科技服务业指标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统筹重点指标提升工作。同时,持续打响“政策直通车、服务零距离”科技服务品牌。1月至7月,5个小分队开展上门服务活动100余次,培训县(市)区、企业、高校院所相关人员900余人次,促进研发投入、科技服务业、技术合同等重点指标进一步提升。

科技创新在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精准发力。昆明印发《科技支撑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建成涵盖29所高校、16家科研院所、62家企业、156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297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198个优秀人才团队的“重点产业链创新资源库”,构建以需求端带动供给端的产业链科技支撑集群。今年以来,“高生物利用度灯盏花素口服创新制剂临床前预研究”等3个项目获得省科技厅生物医药领域科技计划项目立项支持;“加州新小绥螨工业化扩繁技术研究”等3个项目获得省级2024年高原特色农业领域科技计划立项支持。根据省科技厅2025年重点领域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要求,围绕生物医药、高原特色农业、生态环境、绿色能源、绿色铝硅等重点矿冶新材料、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市科技局联合县(市)区科技部门广泛宣传、积极动员,共向省科技厅推荐项目71个。

创新平台是支撑研发的重要载体。上半年,全市新增“工业产品环境适应性全国重点实验室”,截至目前,共有国家重点实验室8家;新增云南实验室1家,总数达6家。统计数据显示,第一批市级企业科技创新中心上年度共获各项专利80项、形成技术标准9项、新产品(新工艺)25项;增加研发投入1.1亿元,27项科技成果得到转化应用。

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三链融合

5月16日,市科技局以开展科技创新工作调研为契机,持续开展人才服务“三上门”工作,送上人才服务“大礼包”,鼓励企业积极申报人才项目。

人才是第一资源,也是实施创新的关键要素。近年来,昆明引育并重,优化培养机制,不断激发科技人才活力。上半年,市科技局一方面优化科技人才梯次配备,另一方面优化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全市举办首届“春城计划”高层次科技人才成果交流会,11项“春城计划”高层次科技人才项目取得新产品批件31个,实现经济效益50.14亿元。

在增强内生动力的同时,触角向外延伸。上半年,金砖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实体化运营,标志着金砖国家之间的科技合作迈入新的阶段。截至目前,全市已建设3批共32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市科技局将对照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市委打造“六个春城”的总体要求,聚焦全市产业科技需求,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突出科技支撑产业发展一个聚焦,统筹好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化、市场化全链条各环节五个关键,深入实施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七大工程”,持续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具体来看,市科技局将强化党建引领,持续打响科创服务品牌,形成“以党建促业务、以业务促党建”的科技工作良好局面;建立产、学、研、用一体化协同机制,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三链融合;充分利用好昆明科创资源,激活各类机构、平台、园区、人才活力,加快推动在昆高校、科研院所先进技术成果就地转化并产业化,打通科技到产业的“双向”通道。

昆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怡

责编:曾欣

编审:沙兰梅

终审:周健军

本文来自【昆明日报-掌上春城】,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相关问答

小学生研究直肠癌获奖,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怎么回应的?-...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13日回应称:经初步核查,获奖项目学生系该所研究员之子。目前,该所已成立调查组进行深入调查。近期,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

第40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云南省有多少人参赛?

共有89项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20个科技辅导员创新成果竞赛项目,10个青少年创意编程与智能设计项目共220人进入省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终评环节。共有89项青少...

2013年3月17日,第28届昆明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圆满落幕,...

[最佳回答]青少年创新大赛,可以看出青少年要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与团队精神没有关系,所以排除③,答案选A.故选A.青少年创新大赛,可以看出青少年要培养创...

帮个忙朋友们,求答案!昆明科技创新培训机构,科技创新培训...

[回答]1、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取得辉煌成就得益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施这一战略的关键是落实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2、结合当代青年的崇高使命,谈谈我们青...

云南大学在云南排名,是不是985或者211大学申请方

[回答]每年填报志愿选择学校的时候,云南广大考生以及想要报考云南大学的同学经常关心的就是云南大学在云南的最新排名情况,以及这所大学是不是985院校或者...

哪些科技创新可以申请专利?-找法网

专利律师解答共有3条科技创新中的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可以申请专利。专利申请需满足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要求,不属于现有技术,具备突出特点和显著进步...

云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怎么样?设有哪些专业?申请方

[回答]~接下来我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们云南师范大学的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开设的专业以及研究情况专业设置:物理学,应用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应用电...

云南世界博览会是哪一年?

云南世界博览会是于1999年举办的国际性博览会,地点位于云南省昆明市。该博览会以“人类和自然的和谐发展”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的参展国家和地区。在博...

昆明小学生研究癌症论文一等奖被撤销,家长发布说明并道歉,你有什么想说的?如何防止中小学生科技创新造假?

造假,在什么行业都有,愈演愈烈。昆明小学生研究癌症,论文获得一等奖。稍有一些常识的,一下就会觉得不可能。而再深入思考一点,按照现在中国的教育模式,更...育...

中国一线城市、二线城市有哪些?-红网问答

一、二、三及四线城市的划分是根据各城市综合实力作为基本标准的。也就是除参考各经济指标外,还必须综合参照政治及军事地位、地理及交通地位、历史...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