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农业科技 科技支撑,江苏因地制宜培育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用户投稿 18 0

科技支撑,江苏因地制宜培育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当三月的春风吹过江苏广袤田野,一场关乎粮食增产的变革正悄然上演,5G技术、农机托管服务、水肥一体化等众多科技力量正让江苏春耕焕发出前所未有的蓬勃活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关键靠科技。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农业新质生产力”,江苏省委一号文件把“强化农业科技支撑”专章部署,将农业科技创新工作摆到更高的位置,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得益于科技创新助力,近年来江苏因地制宜培育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让土地释放出巨大的生产潜力,江苏也成为稳产高产、产业集聚、优质高效的粮食安全产业省份。

藏粮于技,

广袤“粮田”变为“良田”

江苏农业科技 科技支撑,江苏因地制宜培育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进入三月,江苏迎来春季耕种的黄金时节。踏入滨海正红镇一处百亩田地,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现代化农业科技装备令人目不暇接。农机手们操作着旋耕施肥播种复式机、高速插秧机、无人植保机等一系列高质高效的农机来回作业,成为麦田里的一道风景。看着田间的“铁牛”成为春耕春管战场上的主角,种粮大户李庆满面笑容地说:“以前春耕全靠人力,智能时代来临,现代化科技装备不仅提高了劳动效率,还大大提升了农产品的产量与品质。”

李庆介绍,近年来村里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积极推广无人机播种、智能灌溉、精准施肥等现代农业技术,让春耕生产更加高效便捷。他算了笔账,以春耕最为重要的植保环节为例,种植300亩地一年要打7遍药,传统的人力作业,每次需要30个人工,各项成本加起来折合每亩每次20元。现在,以15元/亩的价格购买专业化服务,臂展达8米的大型植保机或无人机来作业,一天就能完成。

当人工智能技术渗入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种植户曾幻想的“无人农机梦”也照进了现实。种植基地里,种植户刘希坐在电脑前,左手拿着保温杯,右手按下手机上的启动键,一台无人植保机从仓库缓缓飞出,沿着提前设定好的路线,进入待植保田地里,待农药喷洒工序结束,机器自动返回。面对这样的场景,宜兴市芳桥街道金兰村的村民已经习以为常了。刘希介绍,北斗导航定位给农机装上了智能“眼睛”和智慧“大脑”,村里2500亩麦田引入搭载北斗导航的智能无人机,日作业300亩,效率提升超90%,人力节省近80%。

在“镐锄镰犁”到“数字农具”的巨变中,不少种植户实现了精细整地、精量播种、精准施肥以及精确收获,而类似的机械化种植情景在江苏并不少见。江苏是农机制造和使用大省,近年来,江苏加速发展大功率、高性能、智能化、复式作业农机装备,农用无人驾驶航空器总保有量2.34万台,居全国第一位,占比高达14.4%。面对新发展形势,今年省委一号文件提出,推进标准化、智慧化农业设施改造;加快大型大马力高端智能农机装备自主研发制造,深化全国丘陵山区适用小型机械研发制造推广应用先导区建设;拓展农用无人机应用场景,进一步助推江苏农业加速“起飞”。

培育良种,

“粮袋子”充盈“菜篮子”丰盛

如果说芯片是现代工业的核心和灵魂,那么小小的种子便是现代农业的“芯片”。对于农人而言,一颗种子甚至可以改变世界。翻开去年江苏农业产业“答卷”,可以清晰地发现,得益于种质的赋能,江苏不仅端牢了饭碗,还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通过科技赋能大力发展肉蛋奶、果菜鱼、菌菇藻,在更大范围、更优结构、更高水平上装满群众的“米袋子”“菜篮子”“肉盘子”和“鱼篓子”,进一步满足群众日益多元化的消费需求。特别是在粮食种植方面,江苏粮食实现丰产稳产,总产达到762亿斤,为稳定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局提供了有力支撑。

距离常州市区不远的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被业内人士称为江苏水稻育种的心脏,这里孕育出的武科粳210、丰粳3227等89个水稻新品种引领常州水稻单产实现全省“十三连冠”,创造了水稻推广面积超4亿亩的奇迹,增产稻谷130多亿公斤,为种植户增加经济效益220多亿元。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是江苏种业发展的缩影,我省在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方面连续取得突破,特别是生物育种钟山实验室围绕水稻、小麦、大豆等主要农作物,在基因编辑、合成生物、智能育种等领域取得了一批原创性重大成果。

而除了粮食作物外,家禽、畜牧、水产也是重要的种质资源。走进位于扬州的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科研基地,远远望去,一个占地20多公顷的现代化养殖基地映入眼帘。养殖区内,一台台智能化设备自动监测并及时调整鸡舍内的空气含氧量、湿度、温度等。畜禽育种专家束婧婷和其所在的课题组成员正在对新培育的黄羽肉鸡配套系进行数据比对。为了培育家禽“中国芯”,束婧婷和团队一直在对黄羽肉鸡种质资源进行评价、利用研究。她介绍,黄羽肉鸡是具有特色的本土鸡种,年出栏约45亿只。为适应市场需求,他们正在培育适合规模化屠宰加工的黄羽肉鸡新品种,倒逼黄羽肉鸡产业的转型升级。

有好消息传来,束婧婷的课题组与江苏立华牧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培育的黄羽肉鸡配套系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鉴定,成为我国首例培育的屠宰加工型黄羽肉鸡配套系。该配套系填补了目前市场上黄羽肉鸡普遍不适于规模化屠宰加工的空白。而配套系的培育成功,对于打好种业翻身仗、加快推进家禽种业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全球种业已进入“4.0时代”,育种效率大幅提高,正由“经验”向“科学”转变。

聚焦高水平建设农业强省和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重大任务,今年省委一号文件提出,强化农业科技支撑。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赵建国介绍,江苏将着力在建设高能级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打好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打造南京国家农高区等农业新质生产力主阵地和提升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水平四个方面下功夫,增强农业科技支撑能力,大力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

人才更替,

“新农人”成为田间地头的主力军

在东台的一座智慧果蔬园里,一垄垄草莓苗青翠欲滴,颗颗红果点缀其间,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果香,一个小小传感器正将棚内温度湿度等数据精准地传送至“新农人”王鑫的手机上,只见他轻点手机,很快调控完棚内的温度湿度,然后继续研究新引进的果蔬苗。时间拨回到2020年,王鑫辞去在城市的工作,回到老家创业。他打破了传统种植模式,建造了集生态、休闲、亲子体验多功能于一体的智慧果蔬采摘园,带动当地10多人就业,培育了增收超10万元的果蔬采摘新业态。

江苏的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灿若繁星,而王鑫只是其中的一颗小星星。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渔樵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姚路路也是其中之一,在返乡创业的时光里,姚路路凭借着对农业的热爱,通过自身“造血”,探索出自然水体、无土种植的生态产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畜禽菜鱼生态循环、多层次种养的“渔樵”模式,为全国200多家养殖场提供治污方案,年创产值达3000余万元,还带动了120余人就业,成为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头雁”“金种子”。

为了助推更多的“新农人”加速涌现,让农业登上科技赋能农业的“快车”,我省出台了《江苏省“新农人”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当前,江苏农业科技贡献率已达70%,数字农业发展水平全国领先,但乡村人才流失、结构性短缺等问题仍制约着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为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乡村振兴之中,我省瞄准了“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的核心痛点,聚焦返乡大学生、退伍军人、能人等群体,通过打造“新农创”“新农匠”“新农服”“新农商”“新农干”5支队伍,政策既覆盖传统农业技术领域,又延伸至电商营销、全产业链服务等新兴业态,形成多层次人才矩阵,为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提供支撑。

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季辉表示,针对省委一号文件提出的完善乡村人才培育和发展机制要求,省农业农村厅将实施“新农人”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培育1000名以上“新农人”头雁,带动形成万人雁阵,辐射带动培育更多的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等主体。同时,聚焦粮食安全、乡村特色产业等重大科技需求,综合组建100个左右农业科技团队,结合区域展示基地开展巡回指导,构建“专家+地方+基地”高效服务机制,提供定制化、全链条精准科技服务。(张韩虹)

来源:江苏经济报

聚焦农业科技创新,今年江苏这么干!

交汇点讯 3月5日,江苏省农业科技创新工作会议暨农业农村局长会议在南京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江苏“三农”工作将聚焦农业科技创新,聚力重点任务落实,加快高水平建设农业强省。

江苏农业科技 科技支撑,江苏因地制宜培育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今年,江苏“三农”工作把科技摆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聚焦“赋能产业、引领产业、服务产业”的目标定位,以实施科技强农“六百工程”和农技人员“三心服务”行动为抓手,以科技创新驱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

打造重点攻关载体、企业创新主体、农业创新人才“三个载体”,聚力培强农业科技支撑力量。切实加大对各级各类平台和主体的建设培育力度,着力构建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完善全省农业科技力量布局。

构建技术需求收集机制、科技协同创新机制、技术应用集成机制“三个机制”,聚力推进科技创新需求导向。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突出农业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精准挖掘产业技术需求,开展针对性集成创新。

提升农技推广机构服务能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市场化服务能力、农技协同推广服务能力“三个能力”,聚力拓展科技推广服务领域。推动万名农技人员下沉一线、包村联户,“上心、细心、用心”开展驻点服务,下大力气推进解决农业科技与生产应用不同程度存在“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卡点堵点,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让最新、最有用的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试验田,应用到生产中去、到企业中去、到市场中去、到农民中去,把论文真正写在大地上、成果应用到生产中。

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季辉表示,将全面对标对表,狠抓“十四五”各项重点任务落实,系统谋划好“十五五”农业农村工作。紧紧围绕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三增强、三健全”目标,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年度重点任务高质高效落实。

全力以赴抓紧抓实粮食生产。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锚定粮食稳产保供目标任务,全力以赴抓生产、抗灾害、保丰收,确保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8200万亩以上。

加快推进海洋渔业提档升级。要坚持向海发展,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加强海洋科技力量建设,大力发展深远海养殖,积极支持海洋牧场、渔港经济区建设,建好江苏的“蓝色粮仓”。

务实创新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要持续用力、系统集成,通过片区组团、整体联动,统筹推进乡村产业、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以及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全省新增建设800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持续推进40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片区建设。

持续深化农村改革。要坚持稳中求进、守正创新,争取以关键领域的率先突破,带动全局性改革的集成推进,进一步激发乡村全面振兴、高水平建设农业强省的动力活力。切实做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开展区域性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完善乡村振兴挂钩帮扶协作统筹机制等工作。

江苏农业科技 科技支撑,江苏因地制宜培育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为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互促,开展了农业重大引领性技术等农业科技成果路演。省农业农村厅领导班子成员,驻厅纪检监察组负责同志,总师、专员及各处室(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各设区市农业农村局及科教处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会议。省内农业科技领域相关部门、科研教学单位、重点平台载体、科技型企业、“新农人”代表等应邀参加会议。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吴琼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

相关问答

江苏农业科技哪个城市发展好?

江苏农业科技南京,苏州,无锡等城市发展好江苏农业科技南京,苏州,无锡等城市发展好

江苏农业科技学院是公办的吗?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是公办大学。主管部门为江苏省,位于泰州。通常来说,公办大学社会认可度高,收费较便宜,民办大学社会认可度低一些,收费比较贵,以下是相...

江苏科技大学和安徽农业大学哪个比较好……急?

江苏大学,其他省份没法比,安徽就是一教育小省,经济远不如江苏,江苏经济较发达,机会多江苏大学,其他省份没法比,安徽就是一教育小省,经济远不如江苏,江苏经济...

江苏农业科技大学在什么地方?

江苏没有这样一个校名的学校!镇江句容有一个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之前已经基本确定和江苏大学下辖的独立学院合并升格为“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大学”,但由于突发...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大学在江苏排名,是不是985或者211大学申请方

[回答]每年填报志愿选择学校的时候,江苏广大考生以及想要报考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大学的同学经常关心的就是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大学在江苏的最新排名情况,以及...

苏州科技大学在江苏排名,是不是985或者211大学申请方

[回答]每年填报志愿选择学校的时候,江苏广大考生以及想要报考苏州科技大学的同学经常关心的就是苏州科技大学在江苏的最新排名情况,以及这所大学是不是985...

盱眙鹏彩农业科技怎么样?

江苏鹏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还可以。江苏鹏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于2021年10月成立,位于盐城、阜宁经济开发区顾庄居委会四组万国汽配城特2幢205室。江苏鹏彩农业...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和苏州农业哪个好?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比较好,相比苏州农牧科技职业学院,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是一家集合多学科的专业院校,校内农业园林专业还是苏州重点学科,本校位于苏州姑...

博士后国家有什么待遇?

关于博士后的待遇,自2015年8月1日起,国家制订了《博士后管理工作规定》,博士后日常经费标准为每人每年每人每年8万元。博士后日常经费是用于博士后人员日常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江苏大学哪个学校好?综合实力比较?

说水利水电工程的,绝对是楼上几位回答的学校里这个专业所完全不能比的。前段时间的新闻:教育部与水利部共建的8所高校包括河海大学、武汉大学、清华大学、...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