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木光网络申请原木圆材加工修整抛光装置专利,避免木质圆块局部位置打磨不到
金融界2025年5月23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苏州木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一种原木圆材加工修整抛光装置”的专利,公开号CN120023735A,申请日期为2025年04月。
专利摘要显示,本发明属于圆木加工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原木圆材加工修整抛光装置,其包括基台,基台上横向安装打磨组件,基台上安装挡板,挡板上滑动安装旋转组件,基台上转动安装送料组件,送料组件由动力组件驱动,基台上安装进料组件,基台上安装定心组件,定心组件正对旋转组件,所述基台上安装推料组件。本发明通过将强力磁铁置于木质圆块顶部,随着木质圆块与转动盘同步转动,强力磁铁隔着木质圆块吸附转动盘内的异形磁铁,使异形磁铁沿着木质圆块的转动中心冒出,接着通过环形电磁盘吸附异形磁铁的方式固定木质圆块的中心位置,使打磨组件对木质圆块均匀打磨,避免木质圆块局部位置打磨不到的现象。
天眼查资料显示,苏州木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位于苏州市,是一家以从事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主的企业。企业注册资本100万人民币。通过天眼查大数据分析,苏州木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专利信息5条,此外企业还拥有行政许可6个。
本文源自金融界
打开助民增收新“丝”路

英德市现有蚕桑面积4.8万亩,蚕桑业总产值约3亿元。陈咏怀 摄

农户采摘桑叶菜。陈咏怀 摄

浛洸镇有许多村民以种桑养蚕为生。陈咏怀 摄

黄花镇一工厂工人正在加工桑叶菜。焦莹 摄

“蚕三代”李雪艳在直播中介绍桑叶提取物制作的护肤品。
陈咏怀 摄
秋分过后,走进英德浛洸镇燕石村,路边成片绿油油的桑树映入眼帘,新鲜的桑叶散发出淡淡清香。村民张细花夫妻俩忙着割桑叶、收茧、售茧,此时又迎来新一批蚕茧丰收,一颗颗雪白的蚕茧编织起其家庭的致富路。“这一批可以收100多斤茧,质量好的话1斤可以卖20块钱左右。”张细花开心地说。
英德种桑养蚕历史悠久,素有“中国蚕桑之乡”之称。近年来,英德以争创“广东省农业第一大县”为目标,将蚕桑产业纳入“2+2+N”十百亿农业产业体系进行打造,通过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大力推行“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初步实现了蚕桑产业多元化发展,使种桑养蚕成为让乡村增绿、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目前,全市有蚕桑面积4.8万亩,蚕桑业总产值约3亿元。
●南方日报记者 陈咏怀 焦莹 通讯员 陈梦圆
织就“致富路” 2万多名农户种桑养蚕
种桑养蚕是英德市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其中浛洸镇是重要的蚕桑产区,全镇桑叶种植面积达1.4万亩。该镇的镇南村、鱼水村、五星村、燕石等村庄蚕桑产业集聚,从事种桑养蚕人员2万多人。
张细花原本在镇上的制衣厂上班,8年前,她辞去工作回村与丈夫一起种桑养蚕。“那时候要照顾家里,虽然养蚕辛苦,但比打工要强一些,还可以兼顾到家庭。”张细花说,养蚕佳期是每年的4月至10月,会有收购商定期来村里收蚕茧,一年能挣五六万元,其余闲暇时再种几亩地、打打散工。
燕石村党总支部书记李艳芬介绍,村里一直有种桑养蚕的传统,村民起早摸黑辛勤劳动,靠养蚕增加收入。“我们村乃至隔壁许多村子的村民都种桑养蚕。燕石村的年轻人都在外面工作,现在村里常住人口有800多人,且大多数是四五十岁,发展桑蚕产业可以让他们在家门口就业,稳定增加收入。”
目前,浛洸镇形成以丝源集团原种饲养和小蚕共育、宝康园桑芽菜加工、缫丝厂、蚕茧收购站、纺织厂为主的较为完善的蚕桑产业链。镇内有2家缫丝厂、3家蚕茧收购站,年生产生丝350吨,纺织小厂林立,形成集群。
英德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英德有3万亩桑叶用于养蚕,年产蚕茧6000吨,产值约2亿元,蚕茧收购后主要销往广西、江浙以及福建进行茧丝绸加工。养蚕集中在浛洸镇、石牯塘镇、大湾镇,桑叶养蚕亩产值可以达到8000元,带动2万多农户通过养蚕致富。
虽然英德市种桑养蚕的历史悠久,也有一定的规模,但养殖方式仍比较传统,缺少茧丝绸加工企业和合作社,以售卖蚕茧原材料为主,产品附加值不高。
对此,浛洸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在当地引进了集蚕桑“育、种、养”于一体的清远天养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推进“优质小蚕共育项目”建设。“项目通过自动化的温控、湿控及投喂设备,给蚕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能够实现4天左右育一批蚕花,出蚕快、成活率高。”该公司负责人张占中说。
英德市农业农村局计划加大对蚕桑产业的招商力度,注重引进创新研发、科普推广、种子种苗育种、茧丝粗深加工、桑叶食药用开放等企业,补齐产业链短板,提高蚕桑产业附加值。
桑叶菜走上餐桌 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当不少人对桑叶的认知还停留在用来喂蚕时,英德桑农已经将桑叶开发成新产品,摆上了食客的餐桌,成为一盘美味的“上汤桑叶菜”。
连日来,阳光正好,英德市九龙镇河头村的桑芽菜田冒出了嫩嫩的桑芽,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农户三五成群,将一片片嫩芽采摘放入麻袋中。
“一天能摘五六十斤,收入上百元。忙完采摘还能够干自家农活,多一笔收入。”上午9时,农户许汉亮熟练而飞快地采摘桑树顶端的嫩叶。
在许汉亮身后的村道上,不时驶过一辆辆装满桑叶菜的三轮车,它们的目的地是村里的加工厂。经过焯水、冷却、脱水、真空包装、急冻等一系列加工程序,一包桑叶菜新鲜出炉,再被统一运送至珠三角市场。
近年来,桑叶菜作为新兴的保健型蔬菜品种受到消费者和市场的青睐,常用于火锅连锁、养生美食馆、星级酒店、农家乐等场所,种植面积逐渐扩大。2021年9月,英德桑叶菜被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河头村党总支部书记许德生介绍,2017年,河头村结合当地土地整合工作,引进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学习培育新型品种粤桑11号,建成桑叶菜基地,并成立万仔桑蚕专业合作社,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走出一条以农业为基础,乡村旅游为支撑的深度融合发展之路。
“村委根据镇党委政府的引导,做好产业发展、仓储物流、生产加工后,企业就更有信心在这里发展。从200亩的实验基地,发展到1200亩的种植基地。”许德生说,桑芽菜每年约有8个月的采摘期,每隔三四天便可收获一茬,参与采摘的农户每天收入100—200元。
九龙镇党委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几年发展,九龙镇桑芽菜种植面积超8000亩,辐射全镇17个村(社区),带动1000多人就业,参与桑芽菜产业的村民每月人均收入3000元以上。
得益于桑芽菜较好的经济价值,目前,英德从事生产加工桑叶菜的企业和合作社有20多家,分布在九龙、大湾、石牯塘、浛洸、石灰铺等乡镇。桑叶用于加工桑叶菜面积有2万亩,年加工桑叶菜2万吨,成为当地推动农民就业增收的主要农业产业之一。
如石牯塘镇返乡创业青年李炜星,创立英德市菜篮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依托当地优质桑叶资源,积极开拓桑叶菜市场,并以“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互联网”的模式,建立多方利益联结机制,使一亩桑叶产值由原来的8000元增加到1万多元,桑农户均增收1万多元(每户5亩计)。
有志青年返乡创业 桑叶被制成护肤国货品牌
“各位直播间的小姐姐,我们的蚕桑护肤产品主打绿色护肤,使用了桑叶提取物、红茶发酵液等自然成分……”在直播间里,英德市石牯塘镇“蚕三代”女孩李雪艳,向观众详细介绍利用桑叶提取物制作的护肤品。
从单一的种桑养蚕,到加工桑叶菜、桑叶茶、零食糕点、宠物零食,甚至首创以桑叶提取物做成护肤国货品牌……2021年,李雪艳返乡创业,并先后成立了链嘉乡(广东)食品有限公司、广东木光子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工业化思维赋能传统农业,将蚕桑产业系列护肤产品销往多所知名高校,并在2023年12月亮相广东“百千万工程”青年创业兴乡培育计划启动大会暨首届共富乡村论坛,成为弘扬英德蚕桑文化的新名片。
李雪艳的家乡三联村是蚕桑专业村,有8000多亩桑田。她的家庭三代人从事蚕桑行业,从小就与蚕桑“打交道”,有一定的技术与基础。
大学毕业后,李雪艳曾在深圳航空航天领域与英德市返乡创业孵化基地工作过,对家乡的变化与产业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家人的建议下,李雪艳决定返乡创业,以发展家乡蚕桑产业为起点,立志打造蚕桑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蚕桑产业链条很长,要往深加工、精深加工挖掘,才能有效提升蚕桑产业效益。”对于李雪艳的想法,曾一起在深圳打拼的闺蜜十分认同。2022年,在李雪艳的影响下,其闺蜜成为公司合伙人,两人共同打造“木光子宸”国货品牌,开拓和深挖蚕桑美业大健康产业。
“我们把桑叶送去检测,发现其中蕴含的黄酮类化合物、多酚、维生素、矿物质等十分适合应用在护肤产品中。”在运用桑叶提取物的基础上,李雪艳团队还结合英德的两大百亿产业农产品——英德红茶、麻竹笋的提取物,做英德本土特色的绿色植萃护肤产品。
为了打开销路,李雪艳依托在深圳航空航天行业和英德市返乡创业孵化基地工作的经验和积累的资源,把第一批“木光子宸”系列护肤产品成功销往清华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高校,公司还与华南农业大学桑蚕专业达成“三下乡”帮扶项目校企合作,带动大学生每年暑假到基地开展助农实践。
在李雪艳及其家庭的带动下,石牯塘镇农户纷纷加入桑叶菜的生产链条。如今,石牯塘镇桑树种植面积已达到1.3万亩左右,辐射带动1100多户桑农就业。
“看到村民的收入慢慢提高了,更多的年轻人愿意回到家乡,也在家乡找到了幸福感,我觉得很荣幸。”李雪艳表示,希望带动影响更多年轻人一起助力乡村振兴,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
多年来,英德通过发展蚕桑种养基地,打造蚕桑“一村一品”示范村,积极推行“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拓展蚕桑药食用途、饲料用途等资源综合利用新模式新业态,将丰富多彩、历史悠久的蚕桑文化同现代生态农业、休闲农业相结合,显著提升了蚕桑产业的整体效益。
下一步,英德将深入挖掘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的生态功能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促进桑蚕实体经济将种植、养殖、深加工、采摘、旅游融合发展,鼓励企业建基地、搞加工,开发桑茶、桑饮料、桑葚酒、桑饲料等新品,进一步加大桑叶菜的品牌宣传,打造英德“桑叶菜之乡”。同时,还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茧丝绸加工企业落户英德,提高蚕桑产业附加值。
相关问答
武汉木光婚恋靠谱吗?
靠谱的。木光婚恋每周定期组织联谊活动,平均牵手率高达30%。由木光委员会发起,经过各位志愿者和热心木友的共同努力,发展至今,已成就无数幸福。深圳市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