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智能科技 摩根智能的“设计玄学”:如何让智能系统比你的前任更懂你?

用户投稿 16 0

摩根智能的“设计玄学”:如何让智能系统比你的前任更懂你?

如果说智能家居是科技产品,那么摩根智能的设计团队绝对是一群“玄学大师”——他们要让系统比你的前任更懂你的小心思,甚至能预判你明天想吃火锅还是烧烤。

摩根智能科技 摩根智能的“设计玄学”:如何让智能系统比你的前任更懂你?

从“直男审美”到“细节控狂魔”

摩根智能科技 摩根智能的“设计玄学”:如何让智能系统比你的前任更懂你?

传统智能家居设计总被吐槽“像工程师的作业本”,但摩根智能偏要玩点艺术范儿。比如他们的展厅客厅,智能面板墙被设计成复古收音机造型,按键是钢琴漆质感,连语音指令都能触发机械齿轮音效。用户吐槽:“这哪是智能面板?分明是《哈利波特》里的魔法石!”

摩根智能科技 摩根智能的“设计玄学”:如何让智能系统比你的前任更懂你?

更绝的是他们的“情绪化设计”。比如卧室的智能灯具能根据睡眠质量调整色温:如果你熬夜刷手机,第二天早上灯光会变成“咆哮红”,逼你起床;如果失眠,灯光会播放白噪音,语气大概是:“亲,再不睡我就给你点播《大悲咒》了。”

全屋智能的“强迫症福音”

摩根智能的全屋智能系统,堪称“细节控的乌托邦”。比如浴室镜柜会记录你的护肤流程,自动推荐面膜;厨房烟雾报警器能识别煎牛排的烟量和烧焦的烟量,前者播报“牛排七分熟”,后者尖叫“快关火!”

摩根智能科技 摩根智能的“设计玄学”:如何让智能系统比你的前任更懂你?

而在别墅项目中,他们甚至玩起了“空间魔法”。比如大影院的灯光系统能模拟电影拍摄时的布光角度,让用户在家追剧都有“我在横店拍戏”的错觉。某土豪表示:“以前我觉得我家像酒店,现在觉得像片场——至少保姆都得喊我‘导演’。”

市场策略:让设计师和“野生博主”打成一片

摩根智能的设计团队深谙“流量密码”。他们和短视频平台合作,推出“智能设计翻车现场”系列,展示用户自己魔改系统的搞笑案例。比如有位用户试图用智能音箱控制扫地机器人,结果触发“自杀式清洁”——机器人追着激光笔满屋跑。纪为栋笑道:“我们鼓励用户当‘产品体验官’,毕竟bug也是产品经理的勋章。”

摩根智能科技 摩根智能的“设计玄学”:如何让智能系统比你的前任更懂你?

更骚的操作是,他们推出了“设计师认证计划”,给家装博主发证书,让他们帮忙推广。某博主坦言:“以前我写软文像写墓志铭,现在写得像段子——毕竟摩根给的分成够我买辆五菱宏光MINI。”

缩水近1000亿,今年最大“流血上市”来了

摩根智能科技 摩根智能的“设计玄学”:如何让智能系统比你的前任更懂你?

来源:投中网 作者:蒲凡

今年美股市场最具影响力的IPO,来了。

当地时间6月12日,美国最大的数字银行Chime正式登陆纳斯达克。Chime本次IPO的发行价为27美元,总募资规模为8.32亿美元,目标估值116亿美元(约人民币832亿元)。IPO首日,Chime股收盘于37.11美元,大涨37%,市值也攀升至135亿美元(约人民币969亿元)——这个数字足够Chime成为今年迄今为止的第二大IPO,仅次于3月份230亿美元估值、募资15亿美元、背后有英伟达撑腰的云计算公司CoreWeave。

除了规模大,Chime上市的时机也“妙不可言”。自4月“关税战”打响以来,为了规避潜在的影响,许多备受期待的独角兽公司都相继宣布暂缓或者取消了IPO计划,打断了人们对于“IPO市场复苏”的预期。例如瑞典金融科技公司Klarna、美国票务平台Stubhub,这两家公司一个估值146亿美元,另一个估值165亿美元,他们上市的传闻从2023年开始就备受关注,都被认为是能够打破“资产淤积”现象的活水——而上个月,有媒体报道称Chime同样准备“推迟IPO”,以躲过关税带来的市场波动。

因此在某种意义上,Chime打响了“关税战周期”后IPO重启的第一枪。原本有些绝望的人们真诚无比地相信,考虑到Chime巨大的市值,这次IPO的成功重启是混乱周期告一段落、IPO市场重新进入窗口期的最好标志。

不过更重要的是,Chime或许也创造了今年迄今为止资本市场最大的流血上市。2021年8月,Chime完成了IPO之前最后一轮融资,红杉、软银、老虎给出的估值高达2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795亿元)——相比于这次IPO,整整高出了将近1000亿。

“挣钱存钱,天经地义?”

挣了钱就要存钱,这在我国近乎是一句废话。一位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基本从刚学会说话开始,就会各种有意无意地接受“储蓄”教育。于是在古代,我们有了“压箱底”的习俗、有了“穷家富路”的讲究。到了今天,“开一张银行卡”成为了所有人的成人礼,创造了超过30%的家庭储蓄率,远高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的全球8%平均水平。

但在美国,“挣了钱就要存钱”却几乎是一句警世恒言。即使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即使美国拥有全世界最成熟的金融产业,但到2021年的时候全美仍然有4.5%的家庭没有任何银行账户,有16%的人没有享受过除“存款”“转账”以外的其他银行服务。

究其原因嘛,很简单,还是因为美国是“最资本主义”的国家,不仅讲究“拿钱办事”更讲究“拿多少钱办多少事”。美国银行普遍会对每一位客户设置一个“最低存款标准”,只有达标的用户才能免费使用相应的金融服务,且服务费不菲。例如2024年,美国银行的平均支票账户服务费为15.33美元、平均每笔透支交易的服务费为26.61美元,想要免除这部分服务费的“最低存款标准”平均为8700美元。与此同时,2024年美国银行的平均存款利率还不到0.6%。

所以美国老百姓们与中国老百姓们产生了截然相反的认知,他们普遍认为“银行”并不划算,是奔小康之后才会有的“增值需求”。

而正所谓有痛点就有机会。2010年前后,随着次贷危机洗牌了一遍传统金融行业,美国出现了一批试图颠覆传统银行业务的金融科技创业者们。他们的商业模型被统称为“数字银行”或者“挑战者银行”——顾名思义,他们提供传统银行所提供的所有基本服务,包括储蓄、贷款、信用消费等等,但他们会借用互联网的灵活性,帮助客户们尽可能地减免中间产生的一些服务费,进而争取拿掉所谓的“最低存款标准”,把银行做成真正意义上的“普惠金融”。

接下来就与拼多多激活中国下沉消费市场的故事一样,“数字银行”激活了美国下沉的金融市场,迸发出了惊人的发展速度。根据统计,2019年的时候,平均每20个美国成年人中有一个开设的数字银行账户;到2021年的时候,已经有超过1500万美国成年人开设了数字银行账户。有人预测,到2026年的时候这个数字还将增加50%。

Chime就是这一波“普惠金融”浪潮中,吃到红利最多的那个幸运儿。Chime成立于2012年,创始人克里斯·布里特历史学和经济学专业出身,干过广告公司、在埃森哲当过管理顾问,创业之前在Green Dot(绿点公司)工作。Green Dot曾经是美国金融领域的头部独角兽,巅峰时期的估值超过15亿美元,是美国市场上最早为沃尔玛等大型商超推出“储值卡”业务的公司。

布里特加入绿点的时候,公司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估值自由落体到了5亿美元。在他看来,公司走下坡路的原因有两点:一个是储值卡业务的交易最终场景在商超手里,不在自己手里,这让公司的业务变得很被动,也增加了一个额外成本;其次这样的产品很难给消费者留什么印象,更妄论“好印象”,也自然谈不上什么品牌力。

恰好2012年前后,从次贷危机中缓过劲的银行界大有“天晴了雨停了,觉得自己又行了”之势,取消了一系列此前为了“求生”而出台的优惠政策。例如富国银行(Wells Fargo)就重新开始收取每月7美元的支票业务服务费,并设置了1500美元的“最低存款标准”。

于是有洞察有机遇,布里特决定下海创业,踏踏实实地为中下层老百姓们干点实事。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又拉来了自己的好朋友,拥有斯坦福大学软件工程学位、在著名的社交网站Plaxo工作过十年的瑞安·金担任技术合伙人。到2014年4月,Chime正式上线,一段传奇的创业故事就此开始。

“一家定义行业的公司”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那样,从融资节奏上来看,Chime充分吃到了“普惠金融”的红利。从2012年成立到2021年完成IPO之前最后一轮融资,Chime用9年时间总共募资至今超过26.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90亿元),估值从A轮的3400万美元一路暴涨至250亿美元,也在这个过程中攒下了星光璀璨的股东列表:

除了2021年那轮巅峰期的投资方红杉、软银、老虎、DST、凯辉,美国老牌风投机构Access Industries、Crosslink Capital、泛大西洋资本集团(General Atlantic)、Menlo Ventures、Iconiq,都对他们青睐有加。

企业的高增长也自然会给上述投资方带来丰厚的回报。根据招股书,Chime本次发行的3200万股中有610万股来自凯辉在内的老股东,这部分股票将直接带来1.6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8亿元)的现金回报。凯辉的投资发生在2017年,当时他们参与了总规模为1800万美元的B轮融资,可以说抄了个大底。凯辉基金合伙人Simon Wu曾经非常得意地说:“我们是在硅谷鲜有人相信的情况下,领投了B轮,我们坚信Chime可以成为一家定义行业的公司。”

考虑到凯辉近期意气风发,刚刚募集完成了欧洲风投史上最大的一笔人工智能基金。可以说,Chime的IPO其实是一场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

可如果把Chime的发展历程拆开来看,几乎每个阶段都称得上“死里逃生”:

2014年4月产品上线之后,Chime为了推广自己的借记卡,同步为绑定了很多购物优惠、支付打折的活动——这一策略最开始相当奏效,他们很快获得了第一批用户,并且顺利地拿到了800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他们信誓旦旦地告诉投资人,到2015年底的时候他们将拥有15万客户——可很快他们的分析主管梅丽莎-阿尔瓦罗(后来也成为了他们的首席营销官)发现,他们的第一批用户基本都是奔着“薅羊毛”来的,很少有人为Chime的借记卡设置直接存款(可以理解为设置为工资卡、退税账户等等),甚至不知道Chime的借记卡能做这些业务。

因此为了找到真正的核心用户,他们很快暂停了此前的推广策略,专注于推广Chime的核心功能。代价是他们的用户增长速度也断崖式地下跌,到2015年底的时候活跃账户只剩下了7000多个,还不到当初许诺的零头,种子轮融到的资金也所剩无几。

为了求生,从2015年底开始,布里特和瑞安·金拜访了超过100家风投机构,四处路演、反复游说。直到2016年年中,他们才找到了唯一愿意为A轮掏钱的投资方Aspect Ventures,以3400万美元的“低估值”融了900万美元的A轮融资,算是勉强度过了危机——实际上Aspect Ventures也并不完全相信他们的故事,他们之所以愿意掏钱是因为2014年的时候一家名为Simple的数字银行刚刚以1.17亿美元,卖身给了西班牙对外银行 (BBVA),这让他们觉得Chime或许是一个不错的“被并购标的”。

2017年,Chime在一段摸索后决定向两大业务发起冲击,一个是“通过设置直接存款,让企业用户可以提前两天获得工资”;另一个项业务是推出专属于打工族的储蓄账户,可以让用户选择将薪水的一部分自动转入该储蓄账户,并在3.8万台自动取款机上免费取款,而且不收取透支费——这两项业务由于需要消耗巨大的现金流,几乎没有任何银行涉猎。

但开发新功能需要大量的投入。到2017年年中的时候,Chime的现金流就亮红灯,仅仅能维持6个月的运行。凯辉基金合伙人Simon Wu的那段回忆就出现在这里,布里特到处寻找新的投资人,有一家金融巨头曾经尝试以6000万至7000万美元的价格买下公司,但布里特还是觉得应该搏一搏,于是接受了凯辉领投的1800万美元。

2020年之后,Chime迎来了好日子。疫情突如其来让“线上交易”变成了世界性的刚需,Chime的用户量开始以每个月十多万的速度增长。在此期间,Chime也完成了多轮融资,估值攀升至150亿美元。与此同时,他们通过并购Pinch等操作将自己的业务拓展至了信用卡领域,一时间成为了全美最炙手可热的独角兽公司,也第一次喊出了“IPO”的口号。

但很快,Chime的坏运气又来了。首先是加州监管机构要求Chime停止将自己形容为“银行”,因为他们认为Chime没有银行牌照,一切的服务实际上是与美国合众银行、Stride Bank合作展开的,本质上是一个金融科技领域的技术供应商。对于大量用户——尤其是他们瞄准的“三低用户群体”——这太容易造成误导了,也留下了潜在的风险。

Chime当然很快就表示,自己愿意配合调查,配合加州地方政府一起做大做强,再创辉煌。但积极表态也免不了“真金白银”的付费。要知道,2019年金融科技公司Varo之所以可以改名成Varo Bank,成为第一个拿到银行牌照的“数字银行”,整个过程前后程耗时三年,耗资1亿美元。Chime需要付出的成本只多不少。

其次Chime又迎头撞上了大放水时代。在红杉、老虎、软银的氛围烘托下,Chime在2021年8月完成了整体规模高达7.5亿美元的G轮融资,估值也水涨船高到了250亿美元,也因此有了开头那个十分难听的“定语”:Chime成为了2025年迄今为止最大的流血上市,G轮的投资方盼了3年解冻,迎来了齐腰斩。

金融科技的春天?

当然对于G轮的投资方来说,目前也只是浮亏。只要不卖出,就还有赢的可能。更何况Chime的财报表现还不错:

根据招股书显示,Chime在2023年收入为13亿美元,2024年稳步增长到了收入17亿美元,而2025年第一季度已实现营收5.18亿美元,利润1290万美元,同比增长32%,增长速度高于2024年的平均水准。此外,Chime的全年整体营收也从2023年亏损2.03亿美元缩减至2024年的亏损2500万美元。

并且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底,Chime推出了一个定制软件平台ChimeCore。这个软件平台可以处理部分用户交易并管理特定记账任务——这有点拗口,不过没关系,你只需要知道,由摩根士丹利、高盛和摩根大通出具的IPO文件,将ChimeCore定义为了Chime财务状况改善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ChimeCore可以有效降低Chime的软件维护成本,并减少了对第三方技术供应商的依赖。

也就是说,如果财务状况改善进度符合预期,红杉和老虎们完全有机会翻盘。

更乐观一些的话,Chime也确实是一个序曲。包括前面提到的Klarna,即将上市、估值超过50亿美元的金融科技公司还有10家,包括Stripe、Ramp、Gusto、Rippling、Airwallex、Revolut等。这些公司的创始人在此前接受采访时,都曾经透露过未来18个月内上市的计划,他们的体量足够推动一级市场确实能迎来一场巨大的流动性复苏,进而带来一段新的创投活跃期。

[本文作者投中网,创业家授权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授权,未经授权,转载必究。]

相关问答

摩根智能家居怎么样_齐家问问

[最佳回答]这个智能家居品牌的优势还是非常明显的,第1个就是产品方面,这个品牌源自德国。总线控制技术和云技术都是自主研发出来的,现在已经开发出了180种智能...

摩根有智能电源吗?

摩根智能电源是一种智能化的电源解决方案,具备远程控制、定时开关、能耗监测等功能。它可以帮助用户更方便地管理电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但是,我不清楚你具体...

摩根智能家居和华为区别?

摩根智能家居和华为最大区别是支持的设备不同。摩根智能家居主要支持目前市面上的安卓系统手机运行,而华为则针对华为旗下的移动装置运行,这就是两者最大区别...

摩根智能面板怎么拆?

摩根智能面板拆卸步骤如下:用6毫米内六角扳手拆卸4颗内六角沉头螺钉,然后取下柱体上盖。用6毫米内六角扳手拆卸3颗内六角沉头螺钉,然后取下面板法兰。用5毫米...

摩根智能开关面板接线方法?

回答如下:以下是摩根智能开关面板的接线方法:1.首先,确定您的电源电压和电流符合该开关面板的要求。2.关闭电源,将电源线连接到开关面板上的电源插座。电...

摩根智能家居能语音控制吗?

可以语音控制。摩根智能家居的优点是它提供了便利和舒适的生活体验,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或语音控制设备来控制家居设备,如灯光、温度和安全系统。此外,摩根智能...

摩根智能家居和ABB哪个好?

摩根智能家居好一些。它的拓展性很强,它的总线控制技术和云技术兼容多个品牌,其他品牌的智能设备也可以连接,兼容度很高了。摩根智能家居好一些。它的拓展性...

全屋智能家居品牌哪个更好?华为?摩根?小米?-ZOL问答

智能套装组合华为讨论回答(9)华为、摩根、小米均为优质全屋智能品牌,各有特色。华为以鸿蒙系统为核心,生态兼容性强;摩根主打高端定制化方案;小米性价比高...

监控设备怎么连接?

1、先确定摄像头的安装位置,并把它固定好;2、接通它的电源线,并连接网线。3、在手机或电脑上下载对应的监控软件,打开并登陆,打开设备列表。4、找到摄像头...

五金龙头十大品牌都有哪些?-一起装修网

[回答]龙头德国的高仪是最好的也是最专业的摩恩龙头设计偏向于欧美厨房的设计价格偏高邦派五金汇泰龙五金名门五金雅洁五金雅仕特...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