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猿蛰伏一年半,还是入局“杀疯了”的学习机市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峰 北京报道 猿辅导集团终于出手,发布了新品小猿AI学习机。
过去一年,学习机市场风生水起。洛图科技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学习平板市场销量为592.3万台,同比增长25.5%;销售额为190.6亿元,同比增长37.6%。
2025年以来,受学习平板纳入国补政策影响,增长还在加速。奥维睿沃数据显示,2月学习平板全渠道零售量同比增长86.0%,销售额同比增速达62.7%。
两年前,猿辅导集团高调进入学习平板市场,却推出了一款学练机。相比于学习机,学练机的黑白墨水屏颇显低调,功能聚焦于练习也不如学习机丰富。但更出乎行业意料的是,学练机市场反响良好,销量已超过百万台。
学习机终归是比学练机更大的市场,是教育硬件的必争之地。据介绍,小猿AI学习机研发耗时一年半,导致产品面世比头部玩家晚了两年左右,且处于高端价位,当前市场均价下行明显,小猿如何破局?
不过,小猿赶上了大模型应用的新一轮风口,DeepSeek几乎重构了所有教育大模型,在围绕“教育大模型×DeepSeek”设计产品上,小猿和其他学习机品牌处于同一起跑线。
当大模型成为学习机的底层和标配,下一代教育产品终于初见模样。
猿辅导集团4月15日发布学习机新品,21世纪经济报道已经提前体验了这款机器,发现它相比于已经琳琅满目的学习机有几项创新和特点。
首先,这款学习机丰富了学习机的产品形态。学习机发展至今,除了类似消费型平板的主流产品,还衍生出多种形态,有的缩小尺寸到手机大小,有的缩小尺寸后搭配扫描笔组成一个“学习盒子”,有的放大到电视尺寸后变成一款客厅亲子屏,还有的搭配硬键盘用于打字、编程。
小猿AI学习机又刷新了学习机的形态,可选配一个智能底座,就像是一款“台式平板”。这个底座有两个主要功能:一是当调用学习机前置摄像头时能自动调节角度拍照,还能给学习机充电;二是内置打印机,方便学生打印以及在屏幕和纸笔之间的切换。

“我们构想这款学习机时就希望它能还原一个比较沉浸的学习状态,某些轻学习场景在机上完成,重学习场景打印出来在纸上完成,并且机上学习与纸上学习的交互要尽可能更自然。”小猿智能硬件市场负责人张兰璞说。
其次,优化了学生的学习流程。小猿AI学习机的首页,“今日作业”板块占据了超过一半的屏幕。学生可以用学习机拍下自己抄写的作业目录,家长也可以通过APP向学习机同步老师在微信群布置的作业。这样,作业目录按科目和条数显示在“今日作业”板块,学生从这里开始当天的课后学习。
第三,提高了对学生学情诊断的能力。学习机以往主要通过布置特定习题对数学学科进行学情诊断,小猿AI学习机支持对学生的任意学科的作业、试卷拍照诊断。
“学情诊断最大的作用是诊断学生的知识点掌握情况,评估学习状态,并针对学生的情况给予长短期的学习规划。”张兰璞说。
学习机是功能最丰富的教育硬件。由于技术升级迭代的脚步太快,小小的学习机内不断堆叠各式功能。比如,既有传统的校内同步练习,这是匹配新课标和教材的自研题库,也有不断收录的各地各学校期中期末真题试卷以及第三方教辅,还有学情诊断后AI自动匹配的精准练习,这是专门针对薄弱知识点的碎片化练习。
不同的功能满足不同的需求,用于不同的场景,但类似功能的区分度不高、模块界面复杂,是目前各品牌学习机普遍待改进的短板。
据介绍,小猿AI学习机的研发周期长达一年半。也就是说,猿辅导集团在2023年5月学练机上市后不久便着手研发学习机。
这是市场竞争的必然。2024年,作业帮、学而思、小猿等头部机构在学习平板市场一路狂飙,洛图科技数据显示,三个品牌的线上销量均实现三位数增长。
但猿辅导集团的学习平板只有两款中、高价位的学练机,其他厂商不仅上市了多款学习机,有的覆盖了低、中、高价位,有的进入学练机市场“狙击”小猿。
洛图科技数据显示,学练机不再是小猿独占的市场,2024年学而思和作业帮的学练机发布后,分别快速占据了10%以上的市场份额。
猿辅导集团因此亟需学习机丰富产品矩阵,毕竟学练机无法覆盖学习机的全部功能,亦不能满足学习机能满足的全部需求。
但问题是,猿辅导集团进入学习机市场是否太晚了?
根据洛图科技数据,2022—2024年三年间,国内共售出超过1500万台学习平板,预计2025年销量继续保持20%以上增速,达到713.7万台。也就是说,再过3—5年,学习平板高速增长的窗口可能就将关闭。
猿辅导集团晚了两年,错过了学习机高速增长的上半场。有业内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2024年学练机线上渠道里,小猿的销量是第二名销量的三倍左右,体现了先来者的市场优势。但到了学习机市场,其他头部品牌同样有优于小猿的先来者优势。”
另外,猿辅导集团入局的是高端学习机市场。但由于竞争激烈和宏观形势,学习机市场2024年价格下行明显。洛图科技数据显示,从2024年3月开始,学习平板市场价格一路下行,最终到第三季度,均价长期处在3000元以下的水位。
进入第四季度,国补政策落地,更高价位的产品优惠力度更大,才最终拉动2024年线上零售均价为3167.5元,同比微涨3%。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学习平板的国补标准基本在500元以下,因此拉动的更多是中档价位产品。有了国补,很多消费者会放弃2000元以下的产品,转而购买3000元以上的产品。”
相对而言,6000元以上的高端学习机市场也在高速增长,2024年线上销量大涨151%,但市场规模相对有限,2024年线上销量约47万台,增量不到30万台。
短期内小猿智能硬件面临较大的盈利压力。小猿学练机销量已破百万但仍未盈利,主要原因是硬件成本高企,产量还没有大到撬动供应链成本下降。这种情况下,高端学习机销量有限,自身也面临盈利压力——主打高端产品的学而思学习机就尚未盈利,而且难以和学练机共享面板等主要元器件,两款产品难以形成降成本合力,只能分头突围。
猿辅导集团虽然在学习机市场来晚了,但赶上了一波新风口。2025年以来,DeepSeek推动了教育大模型产品的重构。
4月15日,猿辅导集团发布的其实是系列产品,居首的是中小学生专属AI,学习机是这项AI技术的落地硬件,此外还有一款名为小猿AI的落地APP,软硬件的AI能力是打通的。
在此之前,网易有道的小P老师、学而思的随时问、豆神教育的豆神AI已上线,它们和小猿AI一样都是教育大模型原生应用,且均已接入DeepSeek。
这突出体现在数学题的分步解析上,之前的AI技术甚至难以批改数学大题,更无法自动生成解析,学生只能从头到尾看完题库里整道题的解析。但大模型可以自动生成解析,学生如果对其中一步不明白,可以针对这一步再让大模型进行解析。这极大提升了学生课后学习的效率。
于是,教育科技公司纷纷推出“教育大模型×DeepSeek”的原生应用,把教育大模型的教育经验和DeepSeek的推理能力进行结合。
但在用户侧,由于DeepSeek、豆包等通用大模型原生应用的用户心智很深,教育大模型原生应用的用户量起步艰难。有业内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一些新上线的全科答疑类教育大模型原生应用,月活数恐怕还未越过百万级。”
小猿AI不是一个新APP,它的前身是小猿口算APP,已经有两亿用户、几千万月活。
同时,小猿口算APP近年来进入成熟期,月活数保持稳定,增加大模型应用,也给了这款APP再度活跃的机会。
但教育大模型原生应用刚刚起步,其生成内容不准确、低质量的现象仍时有发生。从这个角度上,市面上的AI学习机都处在同一起跑线。小猿AI学习机能否在“杀疯了”的学习机市场创造小猿学练机的销量奇迹值得期待,但确实是刚刚站上起跑线。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清华造出会变形的“迷你机器人”!9厘米长能跑能飞
清华造出会变形的“迷你机器人”!9厘米长能跑能飞,还能“定格”任意姿势
你见过能像变形金刚一样自由变形态的微型机器人吗?清华大学团队最近搞出了个“狠活”——世界最小最轻的无线陆空两栖机器人,体长仅9厘米、重量25克,却能在陆地狂奔、空中滑翔,还能把任意动作“定格锁定”,直接刷新了微型机器人的“能力边界”!4月18日,这项成果登上国际顶刊《自然—机器智能》,这简直是现实版“机械昆虫”!

图为由多个驱动器单元构成的迷你版“变形金刚”(清华团队供图)
一、核心黑科技:让小机器人实现“形态自由”
过去,5厘米以下的微型驱动器像“鸡肋”:要么只能简单变形,要么变完就“站不稳”,导致小机器人功能单一。清华团队靠两大创新打破僵局:
1. 能屈能伸还能“刹车”的“变形心脏” 。他们研发的薄膜状微型驱动器 ,靠电信号就能实现毫米级精度的连续变形——想变成四轮车跑,速度可达1.6米/秒(比普通蚂蚁快3倍);想飞起来,展开“翅膀”就能滑翔到2米高,而且变到任意形状后能“一键锁定”,稳稳定住不动,就像给机器人装了个“肌肉记忆开关”,能耗还不到电池的1.7%。这种“变形+锁定”的能力,让小机器人彻底告别了“变形后站不稳”的尴尬,无论是高速移动还是空中悬停都能稳稳当当。
2. “搭积木”式组装,功能随你拼 驱动器像乐高积木一样灵活,几毫米大小的模块能拼接传感器、电机等“零件”,轻松搭出会爬墙、会钻缝的特种机器人。比如给它装个微型摄像头,就能钻进10厘米宽的管道查漏水;加个光谱传感器,在废墟里扫一圈就能给文物残片“建模”;甚至可以根据任务需求,随时更换不同功能的“配件”,真正实现“小身材,多面手”。

图为处于地面运动模式下的微型无线陆空两栖机器人(清华团队供图)
二、这小家伙未来能干啥?
简直是“全能打工人” 别小看这个“迷你变形金刚”,它的应用场景比你想象的更酷:
1. 工业设备的“体检医生” 。 在核电站、化工厂等高危场景,它能钻进直径仅10厘米的管道、爬上几十米高的风电叶片,通过形态切换适应狭窄或复杂的路径。一旦发现设备裂纹、腐蚀等隐患,立即通过无线传输回传高清图像和数据,让工程师足不出户就能掌握设备“健康状况”,彻底替代人工冒险作业。
2. 地质灾害的“侦察兵” 。地震、塌方等灾害现场,废墟中的瓦砾堆、裂缝对于人类救援来说充满危险,但对它却是“小菜一碟”:遇到平坦路面,切换成轮式快速移动;爬陡坡、过碎石时,变成履带式稳步前行;遇到深沟或高墙,展开机翼直接滑翔跨越,同时搭载的生命探测传感器还能精准扫描废墟下的生命迹象,为黄金救援时间争取“先机”。
3. 文物保护的“科技助手” 。 在考古现场,它能贴着千年壁画低空飞行,用微距镜头捕捉毫米级细节;钻进狭小的古墓缝隙,通过3D扫描技术还原文物的位置和状态,连人类难以触及的角落都能“探”得明明白白。未来,或许能成为文物修复专家的“眼睛”,让古老文明的保护更精准、更高效。
三、国际对比:咱的机器人赢在哪?
和国外同类研究相比,清华团队的成果堪称“全能选手”: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曾研发出仅21毫克重的微型飞行器(比一片羽毛还轻),但它只能飞行,一旦落地就无法行动;麻省理工学院(MIT)的折纸机器人虽然能变形,但需要依赖外部加热才能驱动,就像“提线木偶”一样不够“自主”。 而清华的机器人做到了“三项全能”:既能在陆地跑、空中飞,实现陆空两栖自由切换;又能通过无线信号自主控制,无需“牵线”或近场遥控;更厉害的是,能在任意变形状态下精准“锁定”,彻底解决了小尺寸驱动器“变形难、定不住”的国际难题,被国际审稿人评价为“突破了微型机器人微型化与功能复杂化的核心瓶颈”。
四、未来还有啥盼头?
科学家:让机器人更“聪明”“持久” 现在的机器人单次续航约20分钟,团队已经瞄准了两大攻关方向:
一是“续航升级” ,计划研发光能、振动能等环境能量收集技术,让机器人边运动边“充电”,目标将工作时长延长至2小时以上,彻底告别“电量焦虑”;
二是“智商提升” ,未来会为机器人装上轻量化AI芯片,让它具备自主避障、路径规划等能力,甚至实现“蜂群协作”——比如一群小机器人组队进入复杂管道网络,有的负责侦察、有的负责搬运,通过“分工合作”完成更复杂的任务。
五、网友热评:科幻照进现实!
“以后家里管道漏水,再也不用拆墙了,放个机器人钻进去自动找漏点,科技改变生活!” “想起科幻电影里的机械昆虫,没想到清华真把它造出来了,中国科研yyds!” “期待看到它在废墟里救人、在文物古迹里‘扫盲’的那天,简直是人类的‘电子助手’!” 这项成果不仅让微型机器人从“单一技能选手”变成“全能特种兵”,更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工业、救援、勘探等领域的新可能。正如张一慧教授所说:“当机器人能像自然界的生物一样适应环境,它们就能成为人类探索复杂世界的‘电子眼睛和手脚’。”随着技术加速转化,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能看到这些“迷你变形金刚”活跃在各个高危场景,用科技的力量守护人类安全、拓展认知边界。#科普##国创上头条##科技#
参考文献
[1] 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 (2025). 能变形的微型机器人:世界最小无线陆空两栖机器人问世。清华大学官网.https://www.tsinghua.edu.cn/info/1175/118240.htm
[2] Zhang, Y. H., et al. (2025). Transforming microdrive enabling continuous 3D shape morphing and locking for miniaturized robots. 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https://www.nature.com/natmachintell/
[3] 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 (2025). 学院概况与科研方向。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官网.https://www.hy.tsinghua.edu.cn/
相关问答
192.168.0.250登录:首页-图吧地图
沙利文數據顯示,從2023年8月底至今年7月,小猿學練機銷量達80萬臺,全網單品銷量...新浪科技讯12月24日下午消息,蔚来智能驾驶研发部门今日宣布了一系列组织架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