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企业“搬”出大作为——宜昌聚龙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转型发展纪实
作为湖北宜昌市沿江化工整治第一家搬迁企业,宜昌聚龙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入园投产不到2年时间,年产能由3万吨扩大到22万吨;产品种类由铁盐1个系列2种产品增加到铁盐和铝盐2个系列8种产品;年废酸资源化利用核准经营规模由1.6万吨扩大到9.3万吨,一跃成为湖北省最大的水处理剂生产企业和废酸资源化利用企业。
今年1~8月,该公司实现销售收入3000多万元,同比增长20%,产品销量突破6万吨,同比增长23%。
这些奇迹是如何创造的?“因为我们通过搬迁,成功走上了高质量、绿色发展的道路,可以说是小企业‘搬’出大作为。”聚龙环保董事长胡朝晖说。
直面责任 抢抓机遇
聚龙环保当年是一家很小的化工企业,主要生产液体聚合硫酸铁和三氯化铁以及其他铁盐絮凝剂。老厂在枝江市姚家港化工园区,距长江1000米范围内。
“作为沿江化工‘关改搬转’企业,我们属于整体搬迁对象。”胡朝晖清晰地记得,当时公司从宜昌搬迁至姚家港化工园,已经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再次搬迁对于企业而言无疑是重大负担。
十字路口,往往风险与机遇并存。胡朝晖表示,聚龙环保积极响应国家长江大保护的政策号召,尽快完成搬迁升级,加速向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转型。
“从净水剂行业来看,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开展,给环境治理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遇,净水剂市场潜力飞速增大。”胡朝晖说,净水剂企业以前规模不大,生产工艺落后,产品低质低价走恶性竞争的死路。
“老厂只有年产3万吨液体铁盐絮凝剂的生产能力,与市场潜在的旺盛需求明显不符。”胡朝晖说,他们依靠规范化的化工园区优势,通过搬迁扩规转型,以更强大的竞争力纵横净水剂市场。
万事俱备,东风亦至。在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的支持下,项目投资问题顺利解决,银行资金支持快速到位,土地优惠政策迅速落实,多项税收获得减免。尤其是经信部门全程跟踪协调服务,帮助企业获得技改资金和调度资金,为聚龙环保搬迁升级铺平了道路。
提档升级 涅槃腾飞
据胡朝晖介绍,聚龙环保搬迁转型项目占地35亩,投资1.2亿元,总规模调整为年产22万吨絮凝剂,年综合利用废酸总量约9.3万吨。2018年9月27日,聚龙环保率先通过宜昌市化工办组织的工业初步设计和化工搬迁项目开工审查;2018年12月12日,项目主体工程动工;2019年10月22日,项目试生产成功,成为宜昌第一家搬迁、第一个开工、第一个建成投产的“关改搬转”化工企业。
“搬迁不是简单的物理位移,而是要实现企业升级、优质发展。我们把搬迁作为转型升级的机遇,在产品、工艺、设备、管理等方面实现全方位升级。”胡朝晖说。
在产品上,聚龙环保年产能扩大到22万吨;产品种类增加到铁盐和铝盐2个系列8种产品;年废酸资源化利用核准经营规模扩大到约9.3万吨。
在工艺上,老厂生产采用传统的氯酸钠法生产,新厂主要工艺采用液氧工艺,行业内率先实现清洁工艺,废水达到零排放;废气、废渣经过工艺处置,环保和安全标准在行业内领先。
在设备上,新厂的核心设备均采用国内一流厂家自主研发的10余项专利,公司由此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在管理上,新厂率先引入SCADA远程数据采集监控系统,实现生产过程、生产管理全监控,主要工艺自动化。
立足园区 绿色发展
搬迁升级,提升的不只是核心竞争力,更是聚龙环保从过去粗放生产、低质低价竞争,向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新动能。
“姚家港化工园及宜昌周边地区化工企业尤其是磷化工企业居多,面临着大量废酸和副产酸富余的环保难题。我们开发的废酸资源化利用技术可以将这些废酸替代絮凝剂生产中需要的原材料,实现废酸资源化利用。废酸资源化利用生产的产品我们已经大量应用在园区企业的污水处理中,形成了资源化利用、生产、应用完整的循环经济链。”胡朝晖说。
胡朝晖坦言,废酸资源化利用项目可利用姚家港化工园区及周边企业废酸9万吨,解决园区相关企业废酸处理难题,大大降低相关企业废酸处理成本。同时,该项目完全符合姚家港化工园的循环经济化工园定位,并于2019年8月被姚家港化工园纳入《姚家港化工园区污染物第三方治理规划》,成为姚家港化工园污染物第三方治理支撑项目。
“下一步,我们将扩大絮凝剂生产中废酸资源化利用范围,由在絮凝剂生产中进行废酸资源化利用转型扩展为以废酸资源化利用为中心进行包含无机絮凝剂产品在内的多门类产品生产。”胡朝晖如是说。
首台、首座、首条,宜昌“绿电”应用湖北一马当先

秭归县茅坪镇建东村茶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建设现场。图片来源:宜昌三峡融媒体中心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点亮光伏板时,山顶海边的风车正将无形的气流转化为电流,江河潮汐的脉搏在涡轮中化作稳定的能量——这是绿电的时代,是地球以最古老的自然之力,馈赠给人类文明的崭新答案。
十年前,“绿电”还只是环保报告中的概念词汇;而今天,它已成为全球40%新增发电装机的绝对主角。 每一度绿电背后,都是人类将蓝天白云写进能源账本的决心。
在大力发展绿电的同时,如何将绿电应用的生活场景?近期,宜昌多个首个、首座、首条的绿电产业实践,徐徐展开一幅绿色新能源的全新画卷。
湖北首台“油改电”新能源机车
上线运行
4月10日10时许
随着一声清脆的鸣笛声
一辆绿色新能源机车
满载1200吨砂石料
从松宜铁路松木坪站出发驶向枝城站
这标志着湖北首台
“油改电”新能源机车上线运行

这台“油改电”新能源机车
由松宜铁路有限责任公司
和襄阳国铁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联合改造
依托原有的内燃机车
搭载先进磷酸铁锂电池
总装电量2300千瓦时
功率2160千瓦
平路最大牵引力5000吨
司机 张远昌
以前,开内燃机车跑一趟下来,脸上和衣服全是油污、煤灰;现在,工作环境变好了,下班后衣服还是干净的。这辆车充一次电能跑150公里。

松宜铁路于1975年建成通车
连接荆州松滋市至宜昌宜都市
全长65公里
是沿线港口、化工园区
工业企业物资运输的“生命线”
承担着转运矿石、煤炭、
化工品、农资等货物
年运输能力达500万吨

松宜铁路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 邹利国
以前,松宜铁路货运火车主要靠柴油驱动,存在噪声大、废气多、燃料成本高等问题。“经测算,一年运500万吨货物消耗柴油1100吨,排放二氧化碳3777吨,燃料费与内燃机维护费总计约1200万元。

2023年10月
宜昌市印发
《宜昌市电化长江实施方案》
明确提出打造专业化
多式联运绿色货运示范廊道
松宜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决定
用新能源机车替代燃油机车
“使用新能源机车不仅零污染、零排放,还更经济,能耗下降50%,能效提高了25%。 比如,以前一台车一次可以运1200吨货物,如今能运1600吨。”邹利国算了一笔账。

货运火车“油改电”后,变得更智能高效。“我们新增了控制系统监测诊断、带病牵引功能,提高机车智能化水平和运行效率。同时设置了三级报警保护,确保动力电池安全可靠。”襄阳国铁机电股份有限公司营销总监龚磊介绍。
国网宜都市供电公司新兴产业市场拓展部主任 李凯
新能源机车的顺利上线,离不开充电设施的布局。国网宜都市供电公司建设了1座充电站,配备2台400千伏安变压器、3个直流充电桩。“6个小时就能充满电,一台车每年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487吨。

邹利国表示,未来3年,松宜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将陆续完成剩余7台内燃机火车头的“油改电”工作,届时松宜铁路运输全线将实现“零碳排放”。
宜昌建成
首个纯电动运输船充电站
4月9日,宜昌首个低压大容量纯电动运输船舶充电站在宜都宁通港建成。宁通港电动船舶充电站建成,将有效解决兴山—枝江磷矿绿色航运廊道新能源船舶动力补给问题。
宁通港电动船舶充电站包含1台800千伏安箱式变压器,配套交流电源箱、岸电箱、低压连船电缆管理装置等设施。项目整套系统通过将10千伏交流电源直接转换为船舶所需的直流供电电源,可满足兴山—枝江磷矿电动船舶短途绿色航运的充电需求。

国网宜昌供电公司积极对接兴发集团宁通物流公司,深入兴山—枝江磷矿混动运输航线进行勘察设计,从方案设计到建造落地全过程服务,推动宁通港新能源船用充电桩顺利建成。
国网宜昌供电公司岸电运维负责人 李兴衡
宁通港电动船舶充电站是国网宜昌供电公司打造长江宜昌段电动船舶充换电网络示范项目之一,项目建成后,可满足兴山峡口港区至宜都港区磷矿运输过坝示范航线电动船舶充电需求,预计单站年充电200艘次/20万千瓦时,可替代燃油47吨,减少有害气体排放148吨,同时将有效节约船舶用能成本。
宜都宁通港紧密配套兴发集团宜都化工园区发展,目前已建成7个高桩散货泊位,陆域占地600亩,水运吞吐能力达到1000万吨/年。
湖北首条“零碳货运走廊”
试通行
4月8日,随着首辆重型卡车平稳驶入专用通道,湖北省首条“零碳货运走廊”——夷陵区昌磷路一期工程正式完工进入试通行阶段,标志着亚洲第二大磷矿腹地长期存在的“矿车穿城扰民”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通过“矿车—道路—能源”全链条绿色生态体系的构建,探索出破解矿产运输扬尘污染难题的创新路径。

全长29.5公里的昌磷路专用货运通道计划总投资27.17亿元,是宜昌打通绿色矿山建设“最后一公里”的关键工程。据夷陵区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冯巧云介绍,项目从规划到建设,全面贯彻绿色发展理念:
规模化应用磷石膏制品
消纳工业固废3000吨
同步实现运输污染治理
与固废资源化利用
全线配置6座智能换电站
构建新能源重卡
24小时续航保障网络
采用“随建随绿”生态修复模式
将货运通道打造为生态景观廊道
夷陵区樟村坪镇磷矿储量超26亿吨,年外运磷矿石达534万吨。此前日均1700台次燃油重卡需经城区主干道小鸦路运输,导致扬尘遮蔽道路、尾气污染严重、噪声扰民等问题频发。“以前运矿车排成长龙,黑烟混着尘土,连窗户都不敢开。”居住在附近的村民胡兆勇感慨,“现在好啦,终于能呼吸清新空气了。”

数据显示,夷陵区磷矿运输车辆年消耗燃油超4600万升。宜昌市生态环境局夷陵区分局总工程师胡玉波算了一笔环保账:
若全面实现电动重卡替代
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12.14万吨
二氧化硫157吨
道路扬尘负荷和PM2.5浓度
预计会大幅下降
相较于传统水雾降尘、化学抑尘等末端治理手段,该工程通过“清洁运输+绿色基建”系统性解决方案,在源头破解污染难题的同时,降低运输成本,提升运营效益。目前,该区已投用新能源矿车221辆,在建的昌磷路岩花综合能源服务站配备6个充电桩与14个换电仓,建成后每日可满足300车次充换电需求。
武汉理工大学教授、博导 水中和
矿车扬尘污染治理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国内目前尚无成熟经验,湖北首条“零碳货运走廊”具有引领示范作用,将为我国加快复制推广全链条绿色运输新模式积累宝贵经验。
作为全国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夷陵区同步推进产业前端升级。据夷陵区矿产资源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唐盛鹏介绍,全区34家磷矿企业正整合为21家,全面淘汰“三高”产能及落后工艺,推广应用“光电选矿”等智能化绿色开采技术,形成“绿色开采—清洁运输—生态修复”的全周期发展模式。
(记者罗文全、黄善国、谭强明、赵璟一,通讯员杨雪、朱玲、李治飞、向沁雪)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相关问答
宜昌市生态环境现状?
宜昌市总体生态环境质量优良,空气、地表水、地下水环境质量稳定优于国家考核标准,是全国长江经济带环境质量最好的城市之一。2022年,全市优良天数达286天,优...
宜昌时勤环保有限公司怎么样?
宜昌市时勤环保公司实力较弱实力较弱公司实力高于20%同行业公司资本实力:一般进入市场时期:适中地域实力:一般面试经历还没有面试经历宜昌市时...
宜昌环境污染的原因?
宜昌环境污染的产生有以下一些原因:1.工业发展:宜昌市拥有化工、电力、机械制造、建材等多种工业产业。一些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如果生产技术相对落后...
行家们急急急!!!宜昌新型环保袋无人发放机,环保袋无人发放...
[回答]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中城美居物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城美居这家公司的创业项目不错,很有前景,是做智能环...
还有谁知道宜昌易操作的环保袋自动发放机,环保袋自动发放...
[回答]中城美居物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效果很好,推荐!现在还在一直用,和他们合作5年啦,产品不断更新升级,真的很不错按住设置+电源键不放,等遥控器上面的红...
宜昌气候环境特征?
宜昌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其气候特征主要表现为四季分明,水热条件优越,降水丰沛且雨热同季。具体来说,宜昌的夏季炎热多雨,冬季低温少雨,春秋两季气...
宜昌鸿汇轩环保材料贸易有限责任公司介绍?
简介:宜昌鸿汇轩环保材料贸易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3年06月05日。法定代表人:宋阳成立时间:2013-06-05注册资本:10万人民币工商注册号:420500000175216企业...
宜昌营商环境位居全省前列,你怎么看?
到宜昌旅游时,当地人推荐去了CBD转转,规模也不小`,人挺多的。手机贴膜的一个摊位连着一个,一个摊位大概有一张床板那么大的,不像别的地方,一个马扎,一个方...
宜昌运河主要用途?
宜昌运河最初的修建意图却并非是为市民提供娱乐休闲的场所,而是为了发电,但是在修建葛洲坝工程后,运河的功能就从发电转为拦砂、防洪,后来又成为城区和小溪塔...
为保护我市优美的环境,构建“和谐宜昌”,小强向市政府提出...
[最佳回答]①大力发展燃油汽车的数量,虽然能提高城市现代化程度,但增加了尾气的排放,给环境带来了污染;②采用“绿色化学”工艺,使工业原料尽可能转化为所需要...
